根据相关规定,征地过程中必须确保农民知情并通过有效渠道表达自己的意愿。征地包括征地报批前期工作和批后实施工作。在征地报批前期工作中,要求当地履行告知、确认、听证程序,将拟征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并听取他们的意见,确认方案的相关内容。征地告知要落实到村组和农户,结合村务信息公开,采取广播、在村务公开栏和其他明显位置公告等方式,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告知征收土地方案,以维护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征收土地方案获得批准后,市县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公告、登记等征地批后实施工作。
当被征地农民提出异议时,必须组织听证。根据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征地不仅要征求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意见,还要征求被征地农民的意见。如果群众有异议并申请听证,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必须组织听证。对于农民提出的合理要求,必须妥善解决;对于不合理要求,要认真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和群众思想疏导工作,以获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不得强行征地。
征地实践中,必须加强征地管理的监管。首先是前期审查,严格审核用地报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必须严格审查征地的程序、补偿标准和安置途径等。对于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情况,不得进行用地审查报批。其次是后期监管,建立健全征地批后实施反馈制度。用地批准后,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要及时报送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国土资源部,以及时了解征地批后实施情况,加强监管,确保按照批准要求进行征地。
在征地工作中,必须做到“五要”:让农民知情、让农民参与、让农民住有所居、让农民监督、让农民满意。
征地过程中必须进行补偿。实行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是完善征地补偿机制、维护农民权益的重要举措。各类建设征收农村集体土地都必须严格执行。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当地人均收入增长幅度等情况,我省每2至3年对征地补偿标准进行调整,逐步提高征地补偿水平。
为防止拖欠征地补偿款,确保补偿费用及时足额到位,建立了征地补偿款预存制度。在市县组织用地报批时,根据征地规模与补偿标准,测算征地补偿费用,并由申请用地单位提前缴纳预存征地补偿款。用地经依法批准后,根据批准情况对预存的征地补偿款及时核算,多退少补。
征地安置中,应优先进行农业安置。在一些通过土地整治增加了耕地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预留机动地较多的农村地区,征地时应优先采取农业安置方式,将新增耕地或机动地安排给被征地农民,使其拥有一定面积的耕作土地,维持基本的生产条件和收入来源。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实施征地时,可采取留地安置方式。留用地应安排在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并征为国有。涉及农用地转用的,要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防止因留地安置扩大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留用地开发要符合城市建设规划和有关规定要求。
被征地农民应纳入社会保障,解决长远生计问题。各地应积极拓展社保资金渠道,确保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资金落实。被征地农民纳入新农保制度时,不得以新农保代替被征地农民原有的社会保障。对于拆迁农民的住房补偿,应给予合理补偿,并采取多元化安置方式,解决他们的居住问题。
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可以采取迁建安置、货币补偿或实物补偿的方式,确保被拆迁农户能够选择合适的住房。
拆迁补偿的法律概念、法律依据、补偿方式以及相关的计算方式。拆迁补偿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进行,包括货币补偿、产权置换和结合型补偿。新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拆迁补偿进入民主化、多元化新时代,并引入了二次征询和申请评估复核制度。拆迁补偿计算涉及房
动迁过程中缺乏土地使用证的解决方法,包括配套商品房的产权归属和交易问题,个人房产开发中的替换房屋的土地证办理流程。同时介绍了房屋拆迁补偿的三种方式:产权调换、作价补偿以及两者的结合方式。
中国关于违法建筑是否可以强拆的问题。文中指出,根据我国的建筑法规,违章建筑是可以强拆的。相关部门在接到报告后会进行勘查,并依法律程序进行处理。同时,文章也探讨了违章建筑的认定和拆迁补偿问题,涉及区分违法建筑与违章建筑、不同违章建筑的情况以及土地使用权
征地协议的合法性问题,阐述了征地的过程包括制定征地协议和签订协议的程序。文章强调了征地协议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确保农民合法权益不受损害。文章指出协议的合法性与地方政府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密切相关,地方政府应该履行合理的征地程序和给予被征收方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