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务员法》第68条的规定,公务员之间存在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同时,他们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地域或工作性质的特殊情况,规定变通执行任职回避。
任职回避,也被称为职务回避,是指对有法定亲情关系的公务员在担任某些关系比较密切的职务方面所作出的限制。由于亲情具有非理性和高度人身依附性等特点,亲情与公务执行中所要求的严肃、公正、依法等基本要素会产生本质冲突。因此,任职回避的目的是将公与私、国与家严格分开,使公务员在职期间不受亲情的影响,完全专注于工作环境中,从而形成和谐单纯的工作关系。
夫妻关系是指男女双方在感情基础上、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依法结成的伴侣关系。法律承认的夫妻关系的双方即为丈夫和妻子,他们之间互为夫妻关系。夫妻关系的成立以双方依法领取结婚证为标准,而夫妻关系的结束以双方依法领取离婚证或人民法院的离婚判决已经生效为标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夫妻关系仅限于有效的夫妻关系,即曾经是夫妻关系但已经离婚的不属于任职回避的范围。夫妻关系是已婚成年人亲属关系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任职回避的首要对象。
直系血亲关系是指公务员与自己所生育的上下各代亲属之间的血缘关系。直系血亲关系包括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曾祖父母、外曾祖父母、高祖父母、外高祖父母、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曾孙子女、外曾孙子女、玄孙子女、外玄孙子女等。由于人的寿命有限和公务员任职年龄的限制,直系血亲中同时担任公务员的人所分属的辈分并不会太多。因此,在实践中,直系血亲关系主要表现为三代以内的直系血亲关系,即指父母与子女之间、(外)祖父母与(外)孙子女之间的关系。
旁系血亲关系是指具有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即非直系血亲,但在血缘上与自己同出一源。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包括同源于父母的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包括同父异母、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同源于祖父母的堂兄弟姐妹或表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以及同源于外祖父母的姨表或舅表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还包括不同辈份的叔、伯、姑、舅、姨与侄(侄女)、甥(甥女)之间的关系。
近姻亲关系是指通过婚姻关系形成的亲属关系。近姻亲关系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血亲的配偶,即自己的血亲的配偶,例如直系血亲的配偶如儿媳、女婿等,旁系血亲的配偶如兄弟之妻、姐妹之夫、伯母、姑父、舅母、姨夫等;二是配偶的血亲,即自己的配偶的血亲,例如配偶的直系血亲即配偶之父母、祖父母,配偶的旁系血亲即配偶的兄弟姐妹、叔、伯、姑、舅、姨等;三是配偶的血亲的配偶以及血亲的配偶的血亲,例如妻或夫的兄弟之妻,儿媳之父母等。姻亲的范围非常广泛,如果全部实行任职回避,既涉及的人员众多,审查工作量巨大,也没有必要。因此,《公务员法》仅要求存在近姻亲关系的公务员进行任职回避。另外,该法没有对近姻亲的范围作出具体规定,根据实际情况来看,配偶的父母、兄弟姐妹、儿女的配偶以及儿女配偶的父母一般与公务员的联系较为紧密,属于任职回避的范围。
《聘任制公务员管理规定(试行)》的主要内容。该规定旨在健全用人机制,提高公务员队伍专业化水平,保障机关和聘任制公务员的合法权益。规定包括职位设置、招聘、合同管理、日常管理、纪律监督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详细说明了聘任制公务员的离职后的从业限制和招聘过程
公务员录用中的举报处理程序。在公示期间收到举报后,根据举报内容是否属实且与录用标准相符,会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对于严重问题的举报,候选人将面临五年内不得参加公开招聘或移交公安机关处理的后果。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公务员录用的程序和条件,包括发布招考公告、
公务员辞职回避制度和任职回避制度的相关内容。辞职回避制度限制了公务员在辞去公职或退休后一段时间内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任职和营利性活动。任职回避则是对有法定亲情关系的公务员在职务上做出限制,包括夫妻关系、血亲关系等。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地域回避
行政记大过是纪律处罚而非行政处罚的问题。按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规定,行政记大过属于纪律处罚种类之一,其影响包括在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等。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其他相关纪律处罚的类型和规定,以及解除处分的相关条件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