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受益权的丧失是指受益人因为被保险人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行为而被依法剥夺受益权。根据保险法的规定,任何鼓励或诱发谋财害命的行为都是被禁止的,正如法谚所说,一个人不应从其恶行中获益。因此,故意谋害被保险人的受益人,无论既遂或未遂,都应当依法被剥夺受益权。
有时,在对受益人的谋杀审判中,受益人可能被判无罪。然而,无罪判决并不意味着该受益人就有权获得保险金的给付。这是因为,针对寿险给付的诉讼属于民事诉讼范畴,而民事诉讼中所要求的证据不同于刑事诉讼中所要求的证据。
在民事诉讼中,有关事实的证明可以通过优势证据来完成,而不需要确凿的证据。然而,在刑事诉讼中,要宣判被告人有罪则必须有确凿的证据,而不能仅靠理性怀疑。
因此,即使保险受益人在谋杀案审判中被判无罪,在民事诉讼中也无权获得保险金。举例来说,如果某受益人因为暂时性精神错乱而杀害了被保险人,在刑事诉讼中被判无罪,但在民事诉讼中仍无权获得死亡保险金。
然而,如果受益人是在合法的自我防卫中杀害了被保险人,则不丧失受益权。受益人被剥夺的受益权既可以是期待权,也可以是既得权;既可以是指定受益人的受益权,也可以是法定受益人的受益权。
保险合同中的两种关系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被保险人俗称为“保户”,是在保险合同中受到保障并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一方,可以是个人或实体,其资格通常没有限制。在人身保险中,只有父母可以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投保。而受益人则是接受保险合同约定的特定保险利益的个人
保险合同的定义及其特征。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具备有偿性、保障性、有条件的双务性、附和性及射幸合同和最大诚信合同等特征。投保人要取得保险的风险保障需支付保险费,而保险人则需承担保险保障责任。
附和合同的定义、特征以及在保险合同中的应用。附和合同是一方预先制定合同条款,对方只能接受或不接受的合同形式。在保险合同中,投保人只能被动服从保险方提出的条件,具有强附和性。保险法规定,在保险合同争议时,应保护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利益。
保险代理人与保险公司的法律关系,双方属于代理关系,不受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范围。保险代理人的权益维护依据保险法和新劳动法,离职规定遵循劳动合同法。保险代理人根据保险公司的委托办理业务,报酬以佣金为主,与保险公司是平等主体间的民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