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险法对于受益人的身份并无特殊的限制。无论其为自然人、法人或其他团体,经指定后均为保险受益人。然而,台湾的简易人寿保险法第十二条规定了受益人的身份限制。该法明确规定,当以他人为被保险人时,需要保人或受益人与被保险人有经济上切身利害关系者方得要约。这一规定揭示了简易人寿保险指定受益人时,受益人有特殊身份的限制,即以与被保险人具有经济上的利害关系者为限。与保险法上的受益人不同,简易人寿保险中的受益人属于保险合同的关系人而非当事人,是合同行为以外的第三者。因此,简易人寿保险中的受益人无需与要保人或被保险人具有身份上或财产上的利害关系。
根据保险法第十一条的规定,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情况下,保险合同将无效。台湾保险法第十七条也规定,要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于保险标的物无保险利益的情况下,保险契约将失去效力。这些规定明确了保险利益只存在于投保人与被保险人或保险标的物之间。虽然法律条文未规定受益人需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间具有保险利益,但在实务上,受益人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间的关系是投保书上必须记载的事项,且一般是保险人承诺与否的重要根据。然而,得克萨斯州保险法规定,受益人与被保险人自契约订立以迄给付时,都需有保险利益存在。这一规定严格且明确地说明了受益人身份的局限性,限制受益人的身份必须与要保人或被保险人有利害关系。尽管存在这种立法特例,但与保险实务上的做法相似。
根据保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的规定,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根据第六十一条第一款和第二款的规定,人身保险的受益人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投保人指定受益人时,须经被保险人同意。根据第六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可以指定一人或者数人为受益人。
根据以上保险法的相关规定,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均有权指定受益人。根据目前的实务和学术界的看法,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基于双方合意而签订的协议。根据合同,投保人享有各种因保险协议而产生的权利与义务,如保险红利受领权、受益人指定权及缴纳保险费的义务等。被保险人只是保险契约的关系人,在合同关系中不具有直接的法律地位。被保险人之所以被赋予受益人指定后的同意权,是基于保险合同的射幸性及为避免道德危险的发生。因此,受益人指定权应归属于投保人。
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当年自留保险费的限制问题。保险公司自留保险费与其承担保险责任范围密切相关,关系到其承保能力和偿付能力。根据《保险法》第99条的规定,保险公司当年自留保险费不得超过实有资本金加公积金总和的四倍,以确保其资本与承保额度相匹配并加
新《保险法》的两大特色。首先,新法引入了保证保险的概念,明确了保险公司在信用担保方面的业务范围,包括雇员忠诚保证保险和还贷保证保险等。其次,新法扩展了保险公司的经营范围,允许其经营与保险有关的其他业务,如补充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等新型业务,适应
我国保险法对于受益人身份的限制,台湾简易人寿保险对受益人身份的特定限制以及其与保险利益的关系。同时,探讨了受益人指定权限的归属问题。我国保险法允许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均有权指定受益人,但台湾的简易人寿保险对受益人身份有特殊限制。另外,本文还探讨了受益人与
投保单中非亲笔签名引发的纠纷处理方式。包括协商解决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司法解释(二)的相关规定处理。如投保人未亲自签字,但已交保险费,则视为追认。但保险人或其代理人违规时,此规定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