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委托审价过程中,质证程序对于明确审价部门使用涉案资料的合法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尽管在某些情况下,审价部门可能只需根据相关定额对工程现场进行审价,而无需事先进行证据质证。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审价部门不可避免地会使用一些涉案资料,如施工图、竣工图、零工单、材料款确认书、人工机械单价确认表、工程设计变更指令等。如果这些证据在审价前未经过质证,一旦在审价过程中一方当事人提出异议,审价部门可能会陷入困境。
举个例子,在一次审价中,施工单位提供了一份建设单位出具的《补偿款证明》,该证明明确指出:根据建设单位指令,施工单位拆除某部分临时设施并重新施工,建设单位同意补偿施工单位返工损失人民币100万元。然而,该证明只是一份未经签章的复印件。审价部门认为,尽管该证明没有法律效力,但其内容合理,因此将其计入工程总价。然而,施工单位认为,虽然当时确实商讨过补偿问题,但双方并未最终确定具体金额。因此,确认补偿款为100万元并不公平。
因此,进行审价前的证据质证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在审价前进行质证,审价部门在使用涉案资料时将有依据可循,而不是凭感觉行事。笔者甚至认为,在涉及重大、复杂工程的情况下,可以在审价过程中进行听证。也就是说,一旦一方当事人在审价过程中提供了新的证据,可以在法庭或仲裁庭的主持下进行听证。
在工程委托审价中,存在着一个举证问题,即由谁负有提供相关审价资料的责任。笔者认为,从形式上看,应当由法庭或仲裁庭、审价部门和各方当事人以开庭形式共同承担举证责任。确定举证责任的原则大致有两个:一是谁提出审价请求谁举证;二是按照合同和法律确定举证责任。
例如,如果在没有确认工程决算书的情况下,施工单位要求通过审价确定工程款项,则施工单位应承担举证责任;如果当事人已经确认工程决算书,但建设单位认为工程决算书存在不实或违法情况,要求通过审价确认工程款项,则建设单位应承担举证责任。如果负有举证责任的一方无法提供证据,将承担相应的法律风险。
另外,如果根据合同和法律能够明确工程资料保管的责任,则保管方应承担提供资料的义务。如果保管方无法提供相关资料,导致审价部门只能依靠现场和定额进行审价,那么法律风险也只能由保管方承担。
契约性原则在建设工程造价鉴定中的应用,强调应当以当事人约定的合同价格条件作为依据。法官需全面审查合同和证据以确定工程造价争议,鉴定机构仅对技术性问题进行鉴别。实践中,鉴定机构代替法官决定证据适用、中介机构的“鉴定结论”不被接受等问题影响了契约性原则的
合同纠纷的主要成因,分为主观成因和客观成因。主观成因是合同一方因主观原因不想或不完全履行合同,导致纠纷;客观成因则是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的非合同当事人主观意志的变化,如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合同无法按约履行。文章还以工程合同纠纷民事起诉状为例,说明了合同纠
建筑工程中合同违约金的相关规定。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合同违约金没有上限,但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实际损失,当事人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调整。同时,当事人可约定违约金的数额或损失赔偿的计算方法。在调整违约金时,法院将综合考虑实际损失、合同履行
工程转包纠纷的处理方法和诉讼中当事人的确定。对于处理工程转包纠纷,需根据工程验收情况和合同约定进行处理。同时,在诉讼中确定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尤为关键,需根据具体情况列明转包人、被转包人、建设单位等作为诉讼主体。工程转包行为一旦被认定为违法,双方需返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