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过错损害赔偿责任的客观行为要求,即过错方的行为违反了婚姻法的规定或婚姻契约对婚姻义务的要求。首先,这种行为违反了婚姻法的规定。根据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4条规定,夫妻之间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第20条规定了夫妻之间互相抚养的义务。违反上述法律规定的行为即为违法行为。其次,违法行为的方式。违反忠实义务的行为,应以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为行为的内容。违反法律抚养义务的行为,是违反作为的法律义务,即遗弃配偶,应当是不作为的违法行为;对配偶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配偶,属于侵权的违法行为。
民法和婚姻法所指的过错,不仅在于行为人主观状况上的过错,还包括行为人的行为违反了法律和道德,尤其是造成了对他人利益的损害。过错是法律和道德对行为人行为的否定评价,是侵权责任构成要件中的主观因素。离婚本身不构成侵权,而是引起离婚的原因才构成侵权,即具体的违法行为才构成侵权。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而离婚过错损害赔偿中的过错应为故意形成,因为过错配偶的重婚、与他人同居、虐待、遗弃等违反法律和道德的行为都是一种主观故意的行为。违法行为人在主观上有意违反法律,明知合法婚姻关系受法律保护,合法的配偶身份利益不容侵犯,但却实施此种行为,其故意的主观意图显而易见。
损害事实作为确定责任的基本因素,是侵权责任构成的前提。配偶一方的违法行为导致婚姻关系彻底破裂,进而造成了离婚这一法律后果,从而造成无过错方的人身、财产和精神利益遭受损害的客观事实。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合法的婚姻关系受到彻底的破坏;配偶的身份利益遭受损害;对方配偶精神痛苦和心灵创伤;为恢复损害而损失的财产利益。
因果关系即违法过错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是确定责任范围的直接依据。在离婚过错损害赔偿中,主要表现为过错配偶的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等违反婚姻义务的行为,导致婚姻关系的解除,进而使夫妻离婚,从而给无过错方造成损失和精神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配偶一方的侵害行为是造成无过错方财产、人身利益和精神损害的原因,无过错方所受损害的事实是过错方侵害行为的结果。因此,配偶一方实施的重婚、虐待、遗弃等违法行为,导致婚姻关系破裂而离婚,进而造成无过错配偶遭受人身、财产和精神损害的直接原因,无过错方的精神损害和财产损失是过错方过错行为的结果。如果因自身的过错或第三人的过错造成财产或精神损害,则不能要求配偶承担赔偿责任。
离婚精神赔偿的构成要件与侵权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相一致。首先,有违法行为,即公民或法人违反法定义务或违反法律禁止的行为或不作为。例如,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违法行为导致婚姻破裂。其次,有损害事实,即一定的行为导致权
离婚损害赔偿责任的认定要件包括:行为人有违法行为、有法定的损害结果、行为与结果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行为人有主观上的过错。违法行为指的是配偶一方实施了法定的禁止性行为,如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家庭成员。损害结果主要包括破坏合法婚姻关系
民事侵权责任的离婚损害赔偿具备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但学术界对其构成是否仅包含一般侵权责任构成要件存在争议。一般民事损害赔偿说认为构成要件包括违法行为、损害事实、
离婚案件属于民事案件,离婚损害赔偿应符合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首先,离婚行为必须是违法的,如重婚、非法同居、家庭暴力、虐待、遗弃等。其次,必须存在损害事实,即配偶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