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涉及挂靠纠纷的审理中,各地法院普遍认定挂靠人与被挂靠企业签订的合作协议、分包协议或内部承包协议无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建设工程或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公司名义与他人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行为无效。法院可以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收缴当事人已经取得的非法所得。
《建筑法》对挂靠行为进行了明确的禁止性规定。根据该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建筑施工企业禁止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以任何形式承揽工程,也禁止其他单位或个人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或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
挂靠行为指的是一个施工企业允许他人在一定期间内使用自己企业名义对外承接工程的行为。被挂靠企业是允许他人使用自己名义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而挂靠人是指相应使用被挂靠企业名义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或个人。最高人民法院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中并未直接将该行为定义为“挂靠”,而是表述为“借用”,即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从事施工。实际上,“挂靠”与“借用”是同一概念。
在审判实践中,可以综合考虑以下情形来认定是否属于挂靠行为:
简单来说,挂靠是指建筑企业只接受报酬而不承担责任的情况。一旦发生纠纷,责任的承担成为争议的焦点。而内部承包则要求承包方既接受报酬,又对人员、财务和物资进行管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当前大环境下,提倡内部承包的原因就在于此。
施工单位行使合同解除权的条件。首先,当发包人未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时,施工单位在催告并给予合理期限后,若发包人仍不履行支付义务,可解除合同。其次,若发包人提供的建筑材料、构配件或设备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且拒不更换修理,施工单位可解除合同。最后,如果发
假货退款不退货的合法性,并介绍了判定假货的两种情况。同时,文章还详细阐述了消费者维权的五种方式,包括协商和解、投诉调解、行政申诉、提请仲裁和提起诉讼。这五种方式各有特点,消费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维权途径。
保证金质押的法律规定与要件,包括信用证开证保证金、证券经营或期货经营中的交易保证金等,分析了不同保证金的保证金质押功能及其法律定位。同时,文章还探讨了账户质押的定义与形式,指出在我国物权法的背景下,账户质押未被明确认可,不同类型账户质押的合法性也不尽
企业法律顾问的工作职责,包括参与起草、审核企业规章制度,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起草和审查合同,管理企业合同业务以及办理商标、专利和商业秘密法律事务。他们需要确保企业法律事务的合法性、可行性和规范性,并参与决策过程以确保决策的法律最佳性和保护企业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