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合同法》第四十五条第一款和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我国确立了附解除条件合同制度和约定解除权合同制度。尽管这两项制度在效果上有一定的共性,但是它们在一些方面存在着根本的区别。
附解除条件的合同是当事人以意思表示限制合同的效力,当解除条件成就时,该合同会自动且当然地失效,无需任何一方当事人主张解除权。此时,合同的效力完全消除。此外,附解除条件的合同一般是向将来失去效力,而在解除条件成就前,合同仍然有效。
约定解除权的合同是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合同的解除条件,当这些条件成就时,合同并不自动失效,而是赋予一方当事人解除权。只有当该当事人行使解除权时,合同才会实际解除。与附解除条件合同不同的是,约定解除权合同既有向将来失效的情况,也有溯及既往失效的情况。
对于约定解除权的合同,解除条件的成就与否只关乎解除权的发生,而不直接影响合同的效力。解除权的行使既可以对合同效力产生向将来发生的影响,也可以溯及既往。因此,并不要求当事人所约定的解除“条件”一定是在作出约定之后才发生的。
实际上,当事人约定合同解除条件的目的是授予一方当事人在特定条件下单方面解除合同的权利。如果当事人约定以已经发生的事实作为合同解除的条件,那么实质上就是即刻授予了一方当事人单方面解除权。只要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真实的,法律就无需干预。
综上所述,约定解除权合同与附解除条件合同虽然有一定的共性,但是其根本区别在于解除条件的成就对合同效力的影响方式及解除权的行使时效。因此,将约定解除权合同中的解除“条件”限定为将来不确定的事实是不准确的。
股权转让的详细协议。甲方将所持有的某公司股权以特定价格转让给乙方,并规定了转让款的支付方式。双方需办理工商登记手续,并约定了股权交付的时间和条件。同时,合同详细说明了保证事项、合同的变更与解除情况、争议解决方式等相关内容。
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各种条件,包括债务已经履行、合同解除、债务相互抵销、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债权人免除债务、债权债务同归一人以及其他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情形等。此外,还涉及委托合同的终止和当事人约定的合同终止情形。
中国《合同法》中关于合同解除的规定,特别是针对合同违约方主张解除合同的限制。合同解除分为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约定享有解除权的合同当事人、不可抗力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以及因违约行为导致合同解除等情形。作为违约方,不能主张解除合同。合同法定解除条件包括不
我国《合同法》中解除合同与终止合同的区别。合同终止是指按约定履行完毕后结束,而解除合同是在期满前结束。合同终止有多种情形,终止后当事人需履行通知等义务。合同解除可由当事人协商或法定情形导致,解除后未履行部分终止,已履行部分可要求恢复或赔偿。合同解除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