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的履行一般是指债务人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的内容履行其义务的行为。根据我国传统立法,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法律的规定履行义务,从而对债的履行给出了一个基本界定。债的履行是债法原理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范畴。
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种种形式的分期履行之债,即债务人不是整体性地作出给付行为,而是依时间或地点等要素将债权切割成数个权利形态依次给付。分期履行以时间为定位,多见于金钱之债,主要适用于金钱给付的情形;分批履行以标的物为定位,常见于财产之债,适用于给付标的为物的情形。为了实现论述上的和谐性以及保持体系上的完整,本文将分期履行和分批履行纳入分期履行之债的范畴。
债权与债权的请求权有所不同。债权是债权人得请求相对人作为或不作为的权利,而债权的请求权是债权人由该种权益所产生的请求相对人作为或不作为的权利。债权的请求权只是债权的主要权能而并不是其全部的权能。在分期履行之债中,债权的请求权可以衍生出数个债的请求权。分期履行之债中的某期履行问题可以被视为一个独立的请求权,即赔偿请求权,可以独立于原债权而存在。
分期履行之债的请求权是否可分存在不同的观点。在一定条件下,肯定分期履行之债的请求权具有可分性更符合司法实践的需要。然而,债的可分性应当根据不同具体情形来确定,不能简单地采用单一的判断标准。从给付本身是否具有可分性来考察分期履行之债是一种常用的标准,但判断给付的可分性要综合考虑给付本身是否适合作量上的切割以及法律上使其可分的考虑。
离婚前协议与离婚协议发生冲突时的解决方法。在离婚过程中,离婚协议具有最终的法律效力,通常以离婚协议为准。离婚前协议是初步约定,效力相对较弱。双方在协商时应明确协议内容,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协议离婚后协议的法律保护问题。协议离婚后,双方所签订的离婚协议通常受法律保护,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离婚协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需满足一定条件,如真实意思表示、符合法律规定等。协议离婚需要办理离婚证,它是婚姻关系解除的重要凭证。协议离婚过程中通常会有调解
婚前协议约定离婚时间是否有效的问题。婚前协议约定离婚时间通常是无效的,因为婚姻关系中的自由解除婚姻权利不能通过婚前协议限制。但婚前协议可以对夫妻财产的分配等相关事项进行约定,这些约定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是有效的。另外,婚前的离婚协议一般是无效的,而
出轨是否应该净身出户的问题。根据中国的《民法典》相关条例,出轨并不一定要净身出户。在离婚程序中,财产分割是根据公平公正的原则,将夫妻共同拥有的财产以平均分配为基础,对无过错方给予一定程度的倾斜照顾。法院通常不会作出“净身出户”的判决,除非存在其他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