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院的诉讼管辖权包括对人管辖和对事管辖两个方面。
国际法院的对人管辖是指国际法院可以审理哪些国家的案件。根据法院规约,国际法院的诉讼当事方包括联合国会员国、非联合国会员国但是《国际法院规约》的当事国以及根据安理会决定的条件,预先向国际法院书记处交存声明的国家。这三类国家在诉讼当事方的地位是相同的,而国际组织、法人或个人都不能成为国际法院的诉讼当事方。
国际法院的对事管辖是指国际法院可以审理哪些争端。根据法院规约,国际法院的对事管辖权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建立:
1. 自愿管辖:当事国可以在争端发生后达成协议,将争端提交国际法院。国际法院根据当事国各方的同意来行使管辖权。
2. 协定管辖:在现行条约或协定中,规定各方同意将有关的争端提交国际法院解决。争端的提交和范围可以通过在条约中设立专门条款,或者在订立条约的同时再订立专门的协定来规定。
3. 任择强制管辖:《国际法院规约》的当事国可以通过发表声明,对于具有特定性质的争端,对于接受同样义务的其他当事国,接受国际法院的管辖具有强制性,不需要特别的协定。这些争端包括条约解释、违反国际义务的事实、违反国际义务而产生的赔偿的性质和范围等。当事国可以自愿选择是否作出声明,一旦作出声明,在声明接受的范围内,国际法院就具有了强制的管辖权。目前,大约有60个国家作出了这类声明,但都附有各种保留。中国政府于1972年撤回了国民党政府1946年作出的接受国际法院强制管辖的声明。
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院规约》,国际法院除了诉讼活动外,还有提供法律咨询的职能,称为咨询管辖权。联合国大会及其临时委员会、安理会、经社理事会、托管理事会、要求复核行政法庭所作判决的申请委员会以及经大会授权的联合国专门机构或其他机构,可以请求国际法院就执行职务中的任何法律问题发表咨询意见。其他国家、团体、个人以及联合国秘书长都无权请求法院提供咨询意见。尽管国际法院的咨询意见没有法律拘束力,但对于问题的解决和国际法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交通事故赔偿诉讼的程序。在发生纠纷时,受害人可以委托律师提起诉讼。程序包括诉前准备(可选的财产保全)、提交民事诉状和相关证据至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审查、审理前的准备阶段、开庭审理阶段、判决和裁定阶段以及强制执行申请阶段。整个流程旨在保护受害人的权益并
争议案例中关于管辖权异议的问题。文章主要讨论了被告在移送管辖情形下是否有权向受移送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分析了审判实践中被告提出管辖权异议的原因,并探讨了两种不同观点与做法。作者认为,被告在受移送法院的答辩期间内可以提出管辖权异议,但在原受理法院的审理
移送管辖的概念及其在法院间案件的转移中的应用。移送管辖发生在受理案件后发现无管辖权时,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另一法院,以确保案件得到正常审理。其范围通常发生在同级法院间,也可能发生在上下级法院间。同时,根据民事诉讼法、行政处罚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
原告起诉后被告提出管辖权异议的问题。被告声称双方签订的产品销售合同中的争议解决条款在签订过程中被私自更改,要求将案件移送到被告所在地法院审理。律师建议原告在答辩中提出异议,要求法院要求对方提供原件作为证据,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关于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