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关系 > 劳动关系的认定 > 劳动者需警惕的几种用人单位违法用工行为

劳动者需警惕的几种用人单位违法用工行为

时间:2025-06-09 浏览: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89900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有些用人单位为了逃避责任,故意使劳动关系复杂化,在这种复杂化的背后,牺牲的是劳动者的权益。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就告诉大家劳动者需警惕的几种用人单位违法用工行为。

一、滥用劳务派遣

滥用劳务派遣是指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已建立事实劳动关系的情况下,强迫劳动者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合同,然后以“派遣工”的身份继续在单位工作。这种行为旨在转移劳动关系,避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随时辞退劳动者而不承担成本。

劳动者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不会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因为他们不知情、不懂法或者不想得罪单位。然而,一旦发生纠纷,劳动者往往无法得到支持,因为超过时效。

二、隐蔽用工

隐蔽用工是指用人单位通过假造与事实不同的表面现象来限制或削弱法律保护,以逃避劳动法的管辖、提供社会保障和逃税。在超市(商场)促销员中,隐蔽用工现象尤为明显,因为劳动关系往往是根据与供应商签订的合同来确定的。

这使得超市(商场)享受用工的权利却不承担用工的责任,劳动者很难向供应商主张权利,尤其是在超出促销工作范围的加班等情况下。

三、租赁承包

租赁承包是指单位将某个部门或整体承包租赁给其他企业或个人,以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然而,劳动关系的确定却引发了许多纠纷。

发包的企业往往拒绝承认与劳动者之间存在劳动关系,要么将劳动者推给承包承租的公司或个人,要么认为劳动者是“独立承包人”。这使得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侵害。

四、合同、保险一分为二

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有义务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然而,现在一些单位将员工的社保委托给人力资源公司,导致劳动关系不明确。

劳动者的权益往往受到侵害,因为一旦发生纠纷,劳动关系不明确会带来许多问题。

五、只承认劳务雇佣关系

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雇佣关系的界定在司法实践中一直比较混乱。劳动关系受到劳动法律规范的特别保护,劳动者享有更多、更周密的权利。

一些用人单位在发生纠纷后极力否认与劳动者之间存在劳动关系,试图将其归为劳务雇佣关系,从而减少自己的责任。

六、假借注销或吊销

一些用人单位为了逃避责任,主动注销公司或故意利用法律漏洞使公司的营业执照被吊销。劳动者对此往往不知情,无法及时主张权利,从而可能导致其权益受到侵害。

有的公司注销或被吊销后继续营业,劳动关系变成非法用工的雇佣关系。有的公司被注销或吊销后,换个名称重新注册,切断劳动者的工作年限。

劳动者需保护自身权益,警惕用人单位的违法用工行为

作为劳动者,了解并运用法律武器是预防和避免用人单位规避行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关键。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如何申请工伤认定 - 骨折三个月了

    如何申请工伤认定,特别是在骨折三个月后的情况。用人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30天内申报,否则劳动者及其工会可申请。申请时需携带劳动合同、申请书、身份证、事故情况材料等。工伤认定机关有权不受理未能提交充分资料或超过申请时效的申请。如有疑问,可提起行政复议或诉

  • 劳动者自动离职的赔偿责任

    劳动者自动离职的赔偿责任,包括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和损失赔偿的问题。劳动者自动离职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赔偿损失。用人单位需承担证明损失的责任,可扣除工资。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权。未签劳动合同不需缴纳违约金,但有服务期约定和保密事

  • 劳动合同期满但是签订的培训协议未完,是否可辞职

    劳动合同期满但签订的培训协议未完时,劳动者是否可以辞职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如果服务期未到期,劳动合同应延长至服务期满。如劳动者违约辞职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需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服务期不影响劳动者正常的工资调整。

  • 劳动合同解除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的劳动合同解除规定。劳动者可在提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后解除劳动合同,或在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时立即解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也可协商一致解除。对于非过错解雇和经济性裁员,用人单位需提前通知并支付补偿。涉及违法行为的解雇,用人

  • 旷工处罚是否包括当天的工资
  •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 股权转让员工如何赔偿?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