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滥用劳务派遣是指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已建立事实劳动关系的情况下,强迫劳动者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合同,然后以“派遣工”的身份继续在单位工作。这种行为旨在转移劳动关系,避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随时辞退劳动者而不承担成本。
劳动者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不会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因为他们不知情、不懂法或者不想得罪单位。然而,一旦发生纠纷,劳动者往往无法得到支持,因为超过时效。
隐蔽用工是指用人单位通过假造与事实不同的表面现象来限制或削弱法律保护,以逃避劳动法的管辖、提供社会保障和逃税。在超市(商场)促销员中,隐蔽用工现象尤为明显,因为劳动关系往往是根据与供应商签订的合同来确定的。
这使得超市(商场)享受用工的权利却不承担用工的责任,劳动者很难向供应商主张权利,尤其是在超出促销工作范围的加班等情况下。
租赁承包是指单位将某个部门或整体承包租赁给其他企业或个人,以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然而,劳动关系的确定却引发了许多纠纷。
发包的企业往往拒绝承认与劳动者之间存在劳动关系,要么将劳动者推给承包承租的公司或个人,要么认为劳动者是“独立承包人”。这使得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侵害。
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有义务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然而,现在一些单位将员工的社保委托给人力资源公司,导致劳动关系不明确。
劳动者的权益往往受到侵害,因为一旦发生纠纷,劳动关系不明确会带来许多问题。
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雇佣关系的界定在司法实践中一直比较混乱。劳动关系受到劳动法律规范的特别保护,劳动者享有更多、更周密的权利。
一些用人单位在发生纠纷后极力否认与劳动者之间存在劳动关系,试图将其归为劳务雇佣关系,从而减少自己的责任。
一些用人单位为了逃避责任,主动注销公司或故意利用法律漏洞使公司的营业执照被吊销。劳动者对此往往不知情,无法及时主张权利,从而可能导致其权益受到侵害。
有的公司注销或被吊销后继续营业,劳动关系变成非法用工的雇佣关系。有的公司被注销或吊销后,换个名称重新注册,切断劳动者的工作年限。
作为劳动者,了解并运用法律武器是预防和避免用人单位规避行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关键。
公司单方面调整岗位劳动者不接受并辞职时,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给予经济补偿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劳动法,经济补偿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支付。调岗降薪需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否则属违法行为。员工在辞职时是否可以要求赔偿需视情况而定。
劳动争议中的当事人及劳动合同变更的步骤。针对劳动者与未办理营业执照等用人单位发生的争议,应列用人单位或其出资人为当事人。合同变更需经过提出请求、被请求方答复和双方达成书面协议等步骤,确保合法合规。
工伤认定中的关键问题,包括上下班的时间界点、合理路径和时间的认定以及非本人主要责任的认定。在认定工伤时,需要考虑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劳动者具体情况和多种因素,如距离、路况、交通工具等。同时,劳动保障部门在工伤认定中应进行综合判断,不能仅依据交通管理部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签订前提和条件。根据《劳动法》规定,双方协商一致可订立此类合同,且劳动者需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一定条件方可提出签订申请。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导致签订率极低,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均产生不利影响。实践中,用人单位常不同意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