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伤和公伤在主体及相互间关系上存在不同。工伤发生在劳动关系中,即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而公伤发生在国家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与其工作人员之间,这种关系具有行政属性。
工伤待遇的确定依据是工伤保险条例和地方行政法规;而公伤待遇的确定则由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
工伤发生的劳动者可以参加工伤保险,从而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而公伤不可参加工伤保险,因此无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而是享受相关的公伤待遇。
工伤待遇的支付主体根据参保情况而定。参加工伤保险的劳动者,待遇由工伤保险基金按规定支付;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劳动者,待遇由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待遇支付。而公伤待遇则由所在单位进行支付。
对于工伤待遇发生纠纷的情况,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劳动争议仲裁、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或民事诉讼等途径解决。而对于单位公伤待遇有异议的情况,只能先通过人事争议仲裁裁决,如对裁决结果不服,则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包工头签订劳动合同时的效力问题。由于包工头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劳动者与其签订的劳动合同可能无效。当发生劳动争议时,劳动者难以维护自己的权益。文章强调了在建筑行业中确定劳动关系的责任,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同时,农民工需要注意保存
一起关于包工头杨某与建筑公司之间的纠纷。肖某作为农民工在工地上受伤后要求确认与建筑公司存在劳动关系。仲裁机构裁定肖某与建筑公司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但建筑公司提起诉讼要求确认不存在劳动关系。对于这个问题存在两种分歧,意见一主张认定存在劳动关系,而意见二则
工伤与公伤在多个方面的不同。首先,两者主体不同,工伤发生在劳动关系中,而公伤发生在国家机关等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具有行政属性。其次,两者待遇依据不同,工伤由工伤保险条例确定,公伤由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制定。另外,工伤可参加保险享受待遇,而公伤则不能
工地误伤工友时,包工头是否能进行追偿的问题。文章介绍了工伤与公伤在主体、关系、待遇确定依据、能否参加工伤保险待遇以及待遇支付主体等方面的不同。同时,文章还阐述了解决工伤待遇纠纷的争议解决途径,以及公伤待遇异议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