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和公伤在主体及相互间关系上存在不同。工伤发生在劳动关系中,即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而公伤发生在国家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与其工作人员之间,这种关系具有行政属性。
工伤待遇的确定依据是工伤保险条例和地方行政法规;而公伤待遇的确定则由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
工伤发生的劳动者可以参加工伤保险,从而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而公伤不可参加工伤保险,因此无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而是享受相关的公伤待遇。
工伤待遇的支付主体根据参保情况而定。参加工伤保险的劳动者,待遇由工伤保险基金按规定支付;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劳动者,待遇由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待遇支付。而公伤待遇则由所在单位进行支付。
对于工伤待遇发生纠纷的情况,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劳动争议仲裁、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或民事诉讼等途径解决。而对于单位公伤待遇有异议的情况,只能先通过人事争议仲裁裁决,如对裁决结果不服,则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包工头签订劳动合同时的效力问题。由于包工头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劳动者与其签订的劳动合同可能无效。当发生劳动争议时,劳动者难以维护自己的权益。文章强调了在建筑行业中确定劳动关系的责任,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同时,农民工需要注意保存
工伤伤残鉴定的收费及管理规定。详细介绍了收费的依据、对象、主体及标准,包括自治区鉴定、地市级鉴定和县市级鉴定的收费标准。并说明了企业内部鉴定及鉴定过程中仪器辅助检查的收费情况。同时,对重新鉴定的费用承担做了规定。收费所得全额缴入财政国库,纳入预算进行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书的证据效力及其在特定情境下的应用。当对省级司法鉴定中心的伤残等级鉴定结果有异议时,可申请重新鉴定。当事人对伤残评定不服,可在接到评定书后15日内申请重新评定。同时,《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明确了申请重新鉴定的情形,包括鉴定资格
打架派出所案件的结案时间规定。根据公安部125号令,结案期限一般为30日,复杂情况可延长30日。鉴定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如因被处理人逃跑等客观原因无法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决定,公安机关会继续调查取证,并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