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在对被征收人进行补偿时,应包括以下内容:
被征收人应获得被征收房屋的补偿金额。
被征收人因房屋征收而需搬迁时,应获得相应的搬迁和临时安置补偿。
被征收人因房屋征收而导致停产停业损失时,应获得相应的补偿。
此外,市、县级人民政府还应制定补助和奖励办法,对被征收人进行补助和奖励。
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属于民事合同,仅涉及民事问题。其内容包括如何安置被拆迁人和承租人,以及如何补偿被拆迁人的损失等。然而,房屋是否可以进行拆迁属于行政行为,不属于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范畴。
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当事人具有法定性和特定性。当事人包括拆迁人和被拆迁人,若涉及租赁房屋的拆迁,则承租人也可以成为当事人。
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主要条款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1) 补偿方式和金额:明确补偿的方式和金额。
(2) 安置用房面积和地点:规定安置用房的面积和具体地点。
(3) 搬迁期限:明确搬迁的期限。
(4) 搬迁过渡方式和期限:规定搬迁过渡的方式和期限。
这些内容属于强制性规定,法规原文中使用的是“应当”而不是“可以”。
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必须采用书面形式。虽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采用何种形式,但考虑到协议内容复杂且无法即时履行的特点,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
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必须在拆迁公告规定的期限内订立。
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必须依法签订,其内容不得违反《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
当事人违反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除了要承担《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规定的责任外,还应承担《民法通则》和《合同法》规定的违约责任。
房屋补偿安置方式的多种情况。对于被征地村落或村民小组建制撤销的情况,可以选择货币补偿或产权房屋调换。对于未转为城镇户籍的被拆迁人,可以在特定条件下申请宅基地新建住房并获得货币补偿。拆迁房屋的其他补偿项目包括搬家补助费、设备迁移费、过渡期内的临时安置补
关于拆迁程序的问题,指出未签字就实施强拆是否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根据《行政强制法》和《城乡规划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在强制拆除前需进行公告并限期要求当事人自行拆除。同时,《物权法》为房屋拆迁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强制拆迁仍需依法进行。文章还提及了关于建设单
小产权房买卖合同的效力认定和处理原则,以及遇到拆迁时的法律问题。小产权房不能向非本集体成员转让或出售,买卖合同的有效性取决于具体情况。合同无效后,买受人需返还房屋,出卖人补偿买受人添附部分价值。拆迁时,购房人非合法产权人,无法获得产权拆迁补偿,但可通
农村违法建筑的范围,包括农用地上的建筑物和农村建设用地上的房屋。未经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手续在农用地上建房属于违法行为。农村建设用地上的房屋属于违法建筑的情况包括非本村村民或非本村村办企业未经国家征地手续建设和本村村民或村办企业在不符合规划下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