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在对被征收人进行补偿时,应包括以下内容:
被征收人应获得被征收房屋的补偿金额。
被征收人因房屋征收而需搬迁时,应获得相应的搬迁和临时安置补偿。
被征收人因房屋征收而导致停产停业损失时,应获得相应的补偿。
此外,市、县级人民政府还应制定补助和奖励办法,对被征收人进行补助和奖励。
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属于民事合同,仅涉及民事问题。其内容包括如何安置被拆迁人和承租人,以及如何补偿被拆迁人的损失等。然而,房屋是否可以进行拆迁属于行政行为,不属于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范畴。
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当事人具有法定性和特定性。当事人包括拆迁人和被拆迁人,若涉及租赁房屋的拆迁,则承租人也可以成为当事人。
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主要条款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1) 补偿方式和金额:明确补偿的方式和金额。
(2) 安置用房面积和地点:规定安置用房的面积和具体地点。
(3) 搬迁期限:明确搬迁的期限。
(4) 搬迁过渡方式和期限:规定搬迁过渡的方式和期限。
这些内容属于强制性规定,法规原文中使用的是“应当”而不是“可以”。
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必须采用书面形式。虽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采用何种形式,但考虑到协议内容复杂且无法即时履行的特点,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
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必须在拆迁公告规定的期限内订立。
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必须依法签订,其内容不得违反《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
当事人违反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除了要承担《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规定的责任外,还应承担《民法通则》和《合同法》规定的违约责任。
棚户区改造中的房屋征收问题。棚户区改造是中国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而推出的一项工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根据相关规定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搬迁和临时安置的补偿以及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也明确了相关标准。针对危房棚户区的改造
关于拆迁范围内房屋是否可以转让的问题。依据相关法规,被列入拆迁范围的房屋不得办理过户或登记变更手续。征收部门需对拆迁范围内的房屋权属、区位等进行调查登记,并向被征收人公布调查结果。在拆迁范围确定后,禁止在范围内进行新建、扩建等行为,以避免增加不当补偿
拆迁补偿的法律概念、法律依据、补偿方式以及相关的计算方式。拆迁补偿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进行,包括货币补偿、产权置换和结合型补偿。新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拆迁补偿进入民主化、多元化新时代,并引入了二次征询和申请评估复核制度。拆迁补偿计算涉及房
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的法律规定,政府支付拆迁费用的标准和流程,房屋主人已故时继承权的处理方式,房产证的法律作用,包括证明作用、备忘作用和安全保障作用等。文章还探讨了法律的作用和法律体系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