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某与麻某是通过亲威介绍相识、相恋的。由于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两人在老家按照当地风俗举行了结婚仪式,但并未办理结婚登记。然而,他们的婚姻并没有一直幸福下去,反而在分道扬镳后发生了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的争议,最终走上了法院。
据董某称,他和麻某在结婚后来到北京共同生活,并育有一个女儿。两人共同开了一家建材店,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感情却逐渐恶化,经常争吵。2007年,他们曾经分开一段时间,后来和好,但关系一直时好时坏。在共同生活期间,麻某用共同财产在老家购买了一套商品房,并在2008年购买了一辆汽车,在2009年又在北京门头沟购买了一套商品房,这些财产都登记在麻某名下。直到2010年,麻某与第三人同居并生下一子,两人的感情走到了尽头。分开时,董某和麻某约定女儿由董某抚养,但麻某从未支付过孩子的抚养费,也没有履行抚养义务。
基于此,董某起诉要求法院根据法律规定分割两人共同生活期间的共同财产,要求继续由自己抚养孩子,同时要求麻某每月支付1000元抚养费,并补偿2010年至今的抚养费4.6万元。
麻某对董某的起诉提出了不同的解释。据麻某称,她和董某解除关系后,用自己的钱在老家购买了商品房,这是她个人财产。购买的汽车和门头沟的商品房也都是她自己出钱购买并还贷款,与董某无关。此外,2010年她和董某再次分开时也约定双方没有其他经济纠纷,不存在共同财产分割问题。
经过审理查明,董某和麻某于2007年解除关系后,又在2008年共同生活在一起,直到2010年再次解除关系。法院认为,麻某在2007年购买的商品房是在两人解除关系之后购买的,不属于共同财产;而在2008年购买的汽车和2009年购买的商品房,则是在双方共同生活期间购买的,应当认定为共同购置的共同财产。至于子女的抚养问题,由于董某和麻某在2010年已经约定由董某自行抚养孩子,因此董某要求支付2010年至今的抚养费的请求不予支持。然而,作为孩子的母亲,麻某对子女有抚养义务,董某要求日后支付抚养费的请求符合法律规定。
综上,法院判决认定属于两人共同财产的房产归麻某所有,并要求麻某支付折价款给董某,同时麻某日后每月支付女儿400元的抚养费。
针对此案,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法官张*表示,该案涉及到未到法定年龄“结婚”,解除关系后财产和子女如何处理的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未到法定婚龄的“结婚”在法律上是无效的。
张*指出:“我国婚姻法规定男性不得早于22周岁,女性不得早于20周岁。在此案中,麻某和董某在举办婚礼时都未达到法定婚龄,根据法律来说,他们之间的婚姻是无效的,实际上他们在法律上是同居关系而非夫妻关系。”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对于同居关系期间所得的财产,应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如果协议无法达成,法院将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做出判决。此外,婚姻法的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同居关系期间所得的财产应视为共同共有,但有证据证明为一方所有的除外。对于子女的抚养问题,法律赋予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即父母对所生子女都有抚养教育的义务。
张*提醒说,未到法定婚龄的“结婚”面临的问题还包括不享有夫妻之间的扶养和忠实等法定义务。例如,在上述案件中,董某和麻某虽然一起生活,但他们之间并没有相互扶养的义务。如果一方生病不能自理,也无权要求对方支付扶养费。此外,即使在麻某与第三人同居并生育一子的情况下,董某若起诉麻某存在过错导致双方感情破裂,据此要求损害赔偿也很难获得法院的支持,因为法律并没有要求同居关系的男女双方有相互忠实的义务。
此外,未到法定婚龄的“结婚”男女双方也不享有夫妻之间的互相继承遗产、在对方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担任监护等权利。如果日后想要解除同居关系,根据法律规定,如果不属于“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情况,人民法院是不予受理的。
张*总结道:“总的来说,对于男女之间的同居关系,法律既不鼓励也不禁止,但在法律上的保护程度不及夫妻关系。”
因恋爱关系破裂导致的分手协议约定女方人流引产时,男方赔偿是否有效的问题。经过协商和双方家长见证,男女双方签订分手协议书,约定阿军承担阿芬怀孕至小孩出生期间的一切费用,并同意支付人流或引产的相关费用。阿芬流产后,阿军未履行协议约定的义务,被法院判决承担
不自愿同居的犯罪行为认定及相关的法律规定。不自愿同居属于非法拘禁罪,可能面临刑事处罚。非法同居关系与事实婚姻有所不同,前者是不符合法定条件的两性结合,后者则是符合结婚实质要件但未登记。对于不同时间段的非法同居关系,处理方式也有所区别。
同居关系的解除方式,包括离婚后同居关系的解除、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同居关系的解除以及解除同居关系时的非婚生子女的抚养和财产分割等问题。文章还涉及了哺乳期子女的抚养、同居期间的财产处理、共同债权债务处理,以及在解除同居关系时对患有严重疾病的一方给予的照顾和
原告黄某与被告梁某于2002年在广东认识,2002年下半年同居,因为被告没有到法定结婚年龄,2002年11月10日,原告黄某以自己的名字、被告梁某以本村村民盘某的名字登记结婚。领取结婚证时由于被告已经怀孕没有到场,现该村村民盘某出嫁。原、被告共同生活初期,双方感情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