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计领域中,我们经常面临着一个复杂而微妙的问题,即出表或不出表。这个问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会计准则体系中“资产负债表观”和“利润表观”之间的矛盾。
在法律领域中,我们常常讨论真相和实质的关系。真相是指固有的、不受人的主观意志影响的客观事实,而实质则取决于我们基于什么立场、针对什么目标、运用什么规则去定义它。如果我们从律师、投行或行业监管机构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就有可能发现新的实质,或者说,发现实质并非唯一。事实上,当我们改变情境和视角时,原本被认为是正确答案的可能是误解,而误解可能是正确答案。因此,任何实质都是有前提、有条件的,也是有局限性的。
在处理出表与不出表的问题时,我们常常只关注交易的一面,而忽略了交易的另一面。出表问题在于未能使用简单直观的方法来反映发起人在被转移资产上保留的最大风险敞口以及相关现金流量。相反,不出表问题在于选择性地无视发起人使用被转移资产的限制,以及债务的偿付以被转移资产为限的基本事实。因此,我们需要同时关注出表和不出表的两个方面,才能真正理解资产证券化的本质和其无尽的变化。
为了协调出表和不出表的关系,新修订的金融工具列报准则参考国际会计准则的最新发展,专门针对“继续涉入已整体终止确认的金融资产”和“未整体终止确认的已转移金融资产”两种情形补充了详尽的披露要求。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增加披露的方法来应对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法则的固有限制,以便全面、多角度地揭示经济现实。
出表或不出表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会计问题,它让我们感受到“资产负债表观”和“利润表观”之间的冲突与妥协。这种冲突与妥协增加了我们的痛苦和困惑,但也让我们更加理性和客观地看待问题,深切明了人的局限性和无知。因此,我们应该以包容和通达的心态去拥抱这个充满妙趣的世界。
正如古人所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债券融资的分类和特点。政府和企业在债券融资中占比较大,不同类型的债券有不同的融资成本。此外,信贷融资与债券融资在融资速度、期限、数量和使用限制等方面存在不同。其中,企业发行债券筹资的资金相对更加稳定,且长期可用;而信贷融资则为中短期资金为主,受到一定
证券发行的条件限制,包括必须经过监管部门核准或审批并注册或核准后才能发行。股票发行价的确定和资本公积金的处理等也进行了阐述。同时,文章还涉及证券交易场所、方式、形式,账号保密义务以及禁止的证券交易行为等规定。这些规定涉及法律、行政法规等多个方面,旨在
资产证券化中的会计问题,讨论了四个关键会计问题以澄清常见误解。包括没有“资产”的资产证券化、金融资产转移的形式和实质、未来现金流量的变动以及对基础资产的控制。文章还讨论了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复杂会计问题,探讨了真相与实质的关系。改变情境和视角可能导致实质
资产证券化,区别于传统融资的地方是其特定的资信基础和其特定的制度安排,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融资体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而资产证券化则作为一项新的金融工具,具有广泛性和一般性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