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事故直接造成的损伤或由损伤引起的并发症治疗终结为准。
在治疗终结意见不一致时,可由办案机关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鉴定,确定是否治疗终结。
对于因交通事故致残的个体,在治疗终结后(即临床医学一般原则所承认的临床效果稳定)应由合格的伤残鉴定机构评定伤残等级。
办案机关依法指派或聘请符合评定人条件的人员来进行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伤残评定。
具备资格的检验、鉴定、评估机构应当向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备案,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向当事人介绍符合条件的检验、鉴定、评估机构,由当事人自行选择。
接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派、委托或当事人委托的检验、鉴定、评估机构和人员应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工作,并出具书面结论,由相关人员签名并加盖机构印章。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在接到检验、鉴定结果后两日内将检验、鉴定结论复印件交付当事人。
当事人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检验、鉴定结论有异议时,可以在接到检验、鉴定结论复印件后三日内提出重新检验、鉴定的申请。经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应另行指派或委托专业技术人员或有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重新检验、鉴定。
当事人对自行委托的检验、鉴定、评估结论有异议时,可以在接到结论后三日内另行委托检验、鉴定、评估,并告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备案。
申请重新检验、鉴定、评估的次数限制为一次。重新检验、鉴定、评估的时限与初始的检验、鉴定、评估时限相同。
评定人在评定结束后应制作评定书并签名。评定书应包括一般情况、案情介绍、病历摘要、检验结果记录、分析意见和结论等内容。
若不同的鉴定机构对同一鉴定对象出具多份鉴定结论,并且这些鉴定机构均具有法定鉴定资格,应根据鉴定机构级别的高低,一般采信高级别鉴定机构的鉴定结论,排除低级别鉴定机构的鉴定结论。
伤残评定应以人体伤后治疗效果为依据。对于以原发性损伤及其并发症作为评定依据的情况,评定应以损伤当时的伤情为主,结合损伤的后果或结局为辅,进行综合评定。
应认真分析残疾与事故、损伤之间的关系,并实事求是地进行评定。评定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以致伤因素对人体直接造成的原发性损伤及由损伤引起的并发症或后遗症为依据,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评定。
了解伤残鉴定的程序。
了解伤残鉴定与损害赔偿之间的关系。
深入了解交通事故伤残评定相关内容。
交通事故致残伤残鉴定程序。当事人在治疗终结后应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伤残等级评定。鉴定程序需在一定时限内完成,必要时需经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延期。鉴定机构需出具书面结论并签名盖章。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时,可申请重新检验、鉴定和评估。重新检验、鉴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的费用及相关责任承担问题。文章介绍了不同鉴定机构的收费情况,并详细说明了费用承担的原则,包括保险公司和肇事方的责任。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司法鉴定程序、人身损害伤残鉴定程序及委托律师事务所进行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的相关程序和要求。
交通事故人身伤残评定程序和所需材料。被评定人需准备申请书、医疗证明和检查结果、手术病历和检查记录等材料。同时,评定被抚养人劳动能力时还需携带相关证件和政府部门说明。鉴定过程需提交材料、交纳费用,等待鉴定机构通知并前往鉴定。复杂情况可能需多次鉴定和专家
胸部、腹部以及肢体损伤的不同等级标准。胸部损伤等级标准根据肺、胸膜、胸廓的损伤程度以及呼吸和心功能的影响来划分。腹部损伤等级标准则根据胃肠、消化腺及肾脏的损伤程度和功能障碍来界定。肢体损伤等级标准则是根据肢体缺失或丧失功能的情况来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