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送达应注意的问题
时间:2025-03-05 浏览: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在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是需要将相关的法律文书送达给双方当事人的,保障双方当事人能够顺利实现自己的诉讼权利。但是有的时候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送达给被告,那么这时候应当怎么办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一、明确适用公告送达的情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的规定,公告送达适用于两种情形。第一种是当事人下落不明,第二种是使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在确定下落不明时,应注意不仅仅凭借原告的一面之词,而是需要原告提供被告的送达地址或其他联系方式。对于下落不明的事实,应由原告负举证责任。如果原告因客观原因无法调查取证,可以申请法院调查收集相关证据。
二、规范公告送达的方式
公告送达有三种方式:在法院的公告栏和受送达人住所地张贴公告、在报纸、信息网络等媒体上刊登公告、按要求的方式进行公告。在选择公告方式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遵循公告期满即视为送达的原则。在实践中,应注意在受送达人原住所地张贴公告,并选择公示面大的报纸进行刊登。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网络等媒体公告也应得到重视。
三、在程序上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民诉法第九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公告送达的原因和经过应在案卷中记明。承办法官应对下落不明的证据材料进行审核,调查和询问受送达人的亲属或邻居,并形成笔录附在案卷中。公告送达的程序必须反映在案卷中,否则是不合法的。该款规定是对法官在适用公告送达的程序是否合法的有效监督,也是促进司法公正的有效措施之一。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法院公告的后果及影响
法院公告的后果及影响,包括对原告和被告的影响、法律依据和要求、公告送达的方式和期限以及内容要求。公告送达会增加原告的诉讼成本并延长案件审理时间;对被告而言,即使未实际收到法律文书,也被视为已接收并可能失去答辩、提交证据和上诉的权利。公告送达的法律依据
-
涉外送达的时间
涉外民事诉讼中的送达时间及相关特征。涉外民事诉讼可采用公告送达方式,自公告期满当事人未应诉起,经过一定期限,判决生效。其特点包括涉及国家主权、期间较长、适用法律的选择及需外国法院协助等。在跨国法律实施中,需特别注意处理这些特征。
-
涉外离婚的送达方式
涉外离婚案件的送达方式。包括依照国际条约、外交途径、委托使领馆、向诉讼代理人送达、向代表机构或分支机构送达、邮寄送达、电子方式送达以及公告送达等八种方式进行阐述。根据不同情况和受送达人所在国的法律规定,可以选择合适的送达方式。
-
行政处罚告知程序
行政处罚告知程序中的法律依据和告知内容的重要性。在行政处罚过程中,行政机关需明确告知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以及种类和幅度,确保当事人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行政机关应履行告知义务,保障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和听证权利,避免违法处罚。
-
法院送达法律文书的法律意义及方式
-
公告送达应注意的问题
-
公告送达后的开庭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