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因原则的产生
近因原则在海上保险中的起源
1906年英国《海上保险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了近因原则的产生,该条款规定保险人对于由于承保的海难所致的损害需要负责赔偿,而对于非承保的海难所致的损害则不需要负责赔偿,除非保险法或保险契约另有规定。
近因原则的里程碑案例
英国LeylandShippingCo.Ltd.v.NorwichUnionFireInsuranceSocietyLtd.一案是近因原则的里程碑案例。在一战期间,Leyland公司的一艘货船被德国潜艇的鱼雷击中后严重受损。港口当局担心该船沉没后会阻碍码头的使用,于是该船在港口当局的命令下停靠在港口防波堤外,在风浪的作用下最终沉没。Leyland公司向保险人索赔,但被拒绝后诉至法院。审理此案的英国上议院大法官LordShaw认为,导致船舶沉没的原因包括鱼雷击中和海浪冲击,但船舶在鱼雷击中后始终没有脱离危险,因此,船舶沉没的近因是鱼雷击中而不是海浪冲击。
近因原则的含义及规定
近因原则的含义
根据《保险法》上的近因原则,保险人对于承保范围内保险事故直接、最接近的原因所引起的损失需要承担保险责任,而对于承保范围以外的原因造成的损失则不需要负责赔偿。
近因原则的规定
根据近因原则,承担保险责任并不取决于时间上的接近,而是取决于导致保险损失的保险事故是否在承保范围内。如果存在多个原因导致保险损失,其中起决定性、最有效的,以及不可避免会产生保险事故的原因被视为近因。由于导致保险损失的原因可能有多个,投保人经济上不利益且无此必要对每个原因都进行投保。因此,近因原则作为认定保险事故与保险损失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重要原则,在认定保险人是否应承担保险责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保险法》和《海商法》没有明文规定近因原则,但在相关条文中体现了近因原则的精神。我国司法实务界也对此问题予以关注。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保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第十九条中规定了对保险人提出的以承保风险为近因造成损失的主张应予支持。近因是指造成承保损失起决定性、有效性的原因。
近因原则的案例适用
按照近因原则,如果保险损失由单一原因引起,则只需判断该原因是否为保险合同所约定的保险事故,适用较为简单。但如果存在多个原因,则近因原则的适用较为复杂。以下结合案例来具体分析:
情况一:保险损失由一系列原因引起
如果各原因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则前一原因不构成近因。例如,保险船舶因大雾偏离航线搁浅受损,本案近因是大雾导致船舶搁浅,而超载和不适航与大雾没有因果关系,因此不是近因。如果各原因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则应判断因果关系的性质。如果不存在必然因果关系,则前一原因不构成近因。例如,保险车辆遭受暴雨泡浸气缸进水,强行启动发动机导致发动机受损,近因是强行启动发动机,暴雨并不必然导致发动机受损,因此不是近因。如果存在必然因果关系,则构成近因。例如,著名的**宁顿诉意外保险公司案中,被保险人打猎时从树上掉下来受伤,爬到公路边等待救援时因夜间天冷又染上肺炎死亡,肺炎是从树上掉下来的意外事故之必然,因而是近因。如果是否存在必然因果关系有争议,则取决于法官的自由裁量。例如,投保人被车辆碰擦,送往医院后不治身亡,死亡原因是心肌梗塞,车祸是否是心肌梗塞的诱因,即构成死亡的近因取决于法官的自由裁量。
情况二:多个致损原因共同作用导致保险事故
如果多个致损原因共同作用导致保险事故,则多个原因均是近因。典型案例为非典型肺炎致人死亡,单纯慢性病或非典均不会导致被保险人死亡,但在二者共同作用下必然导致死亡的结果,因此非典和慢性病均可视为死亡的近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