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能力鉴定是确定劳动者因工伤致残后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过程。它不仅是政府提供的统一平台,得出第三方公平结论的科学依据,也是批准因工、因病和非因工负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退休、退职的依据。
此外,劳动能力鉴定的正确结论也为因工受伤造成劳动能力不同程度损害的劳动者提供了合理调换工作岗位和恢复工作的科学依据。劳动者因工负伤导致劳动能力不同程度丧失会有三种后果:一是劳动者可能永远无法再从事任何工作,二是劳动者不能再从事原本适合他的正常工作岗位或职业,三是劳动者本人能恢复适合他的工作岗位或职业。劳动能力鉴定的结果将决定导致哪种后果。
此外,劳动能力鉴定还通过确定职工因工致残后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为保障受伤害职工享受其合法的物质帮助的基本权利和劳动就业的基本权利提供了依据。同时,劳动能力鉴定还为判定职工是否能认定为工伤或职业病提供了政策、标准依据,保护了受工伤的职工的合法权益。
劳动能力鉴定是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进行的。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机构,由劳动保障、卫生等行政部门和工会组织的主管人员组成。劳动鉴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同级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劳动鉴定是一项技术性工作,根据国家鉴定标准判定伤、病职工的劳动能力和伤残程度,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劳动鉴定依法独立进行,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的干涉。
工伤鉴定的程序与范围。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停工留薪期确认等内容的鉴定范围。具体程序包括职工申请伤残等级评定、提交相关证明和鉴定费交纳等步骤。工伤鉴定结果应在员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后一定时间内下达,如遇争议可延迟下达。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市级鉴定委员会将
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所需的材料,包括填写申请表、提供认定工伤决定书以及医疗机构出具的诊疗资料。若工伤职工因工伤导致其他疾病,还需提交相关证明。对市级鉴定结论不服的单位或个人,可在规定时间内向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
《工伤保险条例》中关于劳动能力鉴定的规定。规定指出,职工发生工伤并治疗后伤情相对稳定且存在残疾或对劳动能力产生影响时,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将被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等级,从一级到十级不同程度。
九级和八级工伤等级的定级原则,以及工伤鉴定的范围和刑事赔偿的相关内容。九级工伤等级包括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等,八级则包括脊椎压缩骨折等。工伤鉴定涉及劳动能力鉴定等多个方面。在刑事赔偿方面,侵犯人身权的行为包括违法拘留、刑讯逼供等,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