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的规定,有几种行为可以中断诉讼时效,包括权利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等。
当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时,诉讼时效将会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的计算将重新开始。
当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时,诉讼时效也会中断。同样地,中断时起,诉讼时效将重新计算。
当权利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时,诉讼时效将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的计算将重新开始。
除了上述情况外,还有其他与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情形,也可以中断诉讼时效。
以下是几种不适用诉讼时效的情形:
人身权的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
财产性支配权,包括物权和知识产权,也不适用诉讼时效。
抗辩权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形成权也不适用诉讼时效。
存款本息的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存款人可以随时请求金融机构兑付,这种特殊性与诉讼时效不符,因为适用诉讼时效会对民众的生存利益产生深刻影响。
认购人基于对国家和金融机构的信赖购买债权,其投资具有类似于储蓄的性质。因此,由国债和金融债产生的支付体系请求权不应受到诉讼时效的限制。
基于投资产生的缴付出资的请求权不受诉讼时效的规定。这主要考虑到充足的资本是企业开展对外经营活动和承担民事责任的保障,足额出资也是公司法定义务。
如果对物权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那么超过诉讼时效而被他人占有的财产将成为无主物。
我国民法总则关于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中断情形包括权利人提起诉讼、要求履行义务等。中断和中止的区别在于发生时间、法定事由和法律后果等方面。中断可发生在任何阶段,法定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可决定的事实;而中止只能在最后6个月发生,事由是当事人无法左右的事实
诉讼时效中断的相关内容。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在特定法定原因下,已过的时效期间无效,待原因消除后重新计算。其目的是促使权利人行使请求权。法定事由包括起诉、请求和认诺,这些事由会中断诉讼时效并重新开始计算。对于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的情况,应当认定产生诉讼时效中
高利贷借款的诉讼时效计算方法。文章介绍了诉讼时效的起算和失效依据,并指出中断诉讼时效的实际困难。同时,提出了通过重新签订借条和不写明还款日两种方式避免超过诉讼时效的方法。此外,文章详细阐述了高利贷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利率过高、计算复利、借款时将利息提
信用贷款的诉讼时效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信用贷款诉讼的起诉时效为三年,自出借人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之日开始计算。超过二十年,法院不予保护,但存在特殊情况可延长。若分期履行债务,诉讼时效从最后一期履行期满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