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的法律责任及处罚
时间:2025-03-30 浏览: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一、网络造谣将会受到刑事处罚
根据《刑法修正案(九)》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制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或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处罚。若造成严重后果,将受到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
二、网络谣言的行政处罚
对于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以其他方式故意扰乱公共秩序,或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将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定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的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以其他方式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将受到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将受到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的处罚。
三、网络谣言的民事责任
若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或侵犯了法人的商誉,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将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责任。
四、发帖造谣被转发超多少次可判刑
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该司法解释于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
通过以上解释,我们可以了解到造谣的后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遵守法律,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一旦违法行为发生,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最终受害的将是自己。因此,我们要时刻谨记法律,避免做出违法的行为,以免后悔莫及。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领导受贿员工的法律责任
关于领导受贿员工法律责任的各种情境和规定。文章详细阐述了单位受贿罪、个人受贿罪的量刑标准和处罚规定,同时讨论了国家工作人员、司法工作人员、公司企业工作人员以及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在受贿方面的法律责任。对于不同职务和身份的人员,根据其所涉及的受贿
-
我国刑法第128条明确规定
中国刑法第128条关于枪支管理的规定。该条款明确了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行为将受到刑事处罚,并对不同情节进行了详细划分。此外,还介绍了非法持有枪支、私藏弹药的具体情况以及非法出借枪支的刑罚和其他违反枪支管理规定的处罚。
-
主犯的一般刑事责任原则的涵义
主犯的刑事责任原则,包括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和其他主犯的刑事责任原则。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其他主犯则按其参与或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进行处罚。对主犯的处罚,刑法规定应从重打击,并在执行过程中对其减刑、假释作从严掌握。在追究刑事责
-
刑拘37天是否有案底
在我国刑事拘留37天后是否会在个人案底中留下记录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刑事拘留只是一种强制措施,只有被判有罪才会产生犯罪记录。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刑事拘留的程序,包括拘留申请、执行拘留、通知家属以及拘留处理结束后的结果。
-
刑事案件结案时间的法律规定
-
哺乳期妇女缓刑的条件和相关法律规定
-
入党政审不合格的8种情况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