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由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承担举证责任的是制造单位或个人。
对于由加害人故意造成损害的高度危险作业引起的侵权诉讼,承担举证责任的是加害人。
对于由加害人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的情况以及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承担举证责任的是加害人。
对于建筑物或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如果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无过错,承担举证责任的是所有人或者管理人。
对于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如果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有过错,或者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的是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
对于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承担举证责任的是产品的生产者,除非法律规定免责。
对于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如果实施危险行为的人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的是实施危险行为的人。
对于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如果医疗机构能证明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并且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的是医疗机构。
过错原则是指以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作为确定和追究行为人民事责任依据的归责原则。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对于因过错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公民、法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在一般侵权行为中,如果没有过错则没有责任,有过错就有责任,并且以过错程度确定赔偿范围。当加害人和受害人均有过错时,责任范围根据过错程度确定;在共同侵权时,责任范围也根据过错程度确定;如果第三人有过错,侵害人可以依法抗辩。
无过错原则是指行为人主观上虽无过错,但根据法律规定,仍应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三款的规定,如果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就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适用无过错责任的情形包括:
对于无过错原则,有学者认为,实际上应是过错推定原则或严格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原则指的是行为人无法举证自己无过错时,法律推定其存在过错。因此,在适用无过错原则时,实行的是证据倒置原则,即只能由侵害人自己来证明无过错。但如果侵害人能证明受害人自己有过错(故意或过失),则应减轻侵害人的责任承担。
公平责任原则是指当事人双方在对造成的损害均无过错时,根据公平的观念,责令加害人对受害人的财产损失给予适当补偿。根据《民法通则》第132条的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第155条也规定,如果因堆放物品倒塌造成他人损害,且当事人均无过错,应当根据公平原则酌情处理。例如,铁路运输部门对旅客承担因他人行为引起的损害的赔偿责任。
此外,《民法通则》还规定了其他情形下的公平责任原则:
确定赔偿数额的三种标准。首先是基于受害人在名称权受到侵害期间的财产利益损失为标准;其次是以侵权人因侵权行为而获得的财产利益为标准;最后是在损失难以计算的情况下,通过综合评估来确定赔偿数额。评估因素包括侵权行为的程度和情节等。在确定赔偿数额时,一般不应
特殊侵权责任的法定概念及其种类。特殊侵权责任包括国家机关职务侵权行为、产品缺陷致人损害、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污染环境致人损害、地面施工致人损害和地上工作物致人损害等。这些责任是根据民法上的特别责任条款或民事特别法规定的,应对他人的人身或财产损失承担
特殊侵权行为的定义和种类。特殊侵权行为与一般侵权行为不同,包括国家机关职务侵权、雇员受害赔偿、雇佣人损害赔偿等纠纷。此外,还涉及产品责任纠纷、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等。特殊侵权行为应适用民法上特别责任条款的规定,用于处理致人损害的行为。
归责原则在行政赔偿责任中的作用,指出仅凭归责原则无法全面合理地确定行政主体是否构成侵权责任,需要更具体的责任构成要件辅助判断。同时,探讨了行政主体、职务违法行为、损害后果以及因果关系等要素在行政赔偿责任中的地位和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