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行政法主体指的是受行政法调整和支配的组织和个人。行政主体是行政法主体的一部分,即行政主体一定是行政法主体,但行政法主体不一定是行政主体。行政主体只包括组织,不包括个人,而行政法主体则包括了一定的个人。
要理解行政主体与行政组织之间的关系,首先需要搞清行政组织与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行政组织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行政机关和行政机构。因此,行政主体与行政组织之间的关系可以类比为行政法主体与行政组织之间的关系。
行为主体指的是直接、具体实施行政行为的组织或个人,虽然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名义。例如,当行政机关委托社会团体行使职权时,社会团体就是行为主体。相对于行政机关而言,公务员都属于行为主体,而不是行政主体。
公法人(Public Corporation)是英国行政法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主体概念。初学者很难区分公法人与行政主体之间的差异。在英国的行政法著作中,公法人主要指具有一般职权范围之外、具有独立性和单独存在的法律人格,并从事特定公共事务的行政机构。有时,这些机构也被称为半自治的国家行政组织或半自治的非政府组织(Quango)。公法人具有三个特征:1. 具有独立的法人人格;2. 在全国或一定地区内执行法律或特许状规定的某种公共事务;3. 对一般行政机关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但仍保持一定程度的联系。
此外,在日本的行政法学和法国的公务法学中,行政法人和公务法人也属于行政主体的范围。然而,它们并不等同于行政主体本身,而只是行政主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将在后面的论述中继续涉及此问题。目前,中国的行政法学尚未引入“行政法人”、“公法人”和“公务法人”等概念。
行政复议的涵义与特点,包括其作为行政机关活动的性质、解决行政争议的作用以及具有的行政性和准司法性。同时,文章还阐述了行政复议的作用和意义,如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加强行政系统的自我监督和提高行政效率。此外,文章还介绍了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如合法原
国务院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人员构成及其职权。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和秘书长组成。总理全面领导国务院工作,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国务院依法履行多种重要职能,包括制定行政法规和向全国人大或常
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之间的区别,以及行政主体与行政组织、行为主体、公法人的关系。行政主体是行政法主体的一部分,但不包括个人。公法人是英国行政法中的一个概念,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并从事特定公共事务。行政法人、公务法人等概念在中国行政法学中尚未被引入。
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励条例,包括个人和集体的奖励条件、奖励类型和奖励的批准权限。个人奖励分为六种类型,包括授予称号、记功、记大功、升级、通令嘉奖和授予“劳动模范”称号。集体奖励则是授予“先进集体”称号和通令嘉奖。奖励的颁发形式包括颁发奖状、奖励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