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在以下情形下,应当变更或撤销处分决定:
(一) 适用法律、法规或者本条例规定错误的
如果对处分人民法院工作人员适用的法律、法规或《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的规定存在错误,应当对处分决定进行变更或撤销。
(二) 对违纪违法行为的事实、情节认定有误的
如果对处分人民法院工作人员的违纪违法行为的事实、情节的认定存在错误,应当对处分决定进行变更或撤销。
(三) 处分所依据的违纪违法事实证据不足的
如果对处分人民法院工作人员所依据的违纪违法事实的证据不足,应当对处分决定进行变更或撤销。
(四) 调查处理违反法定程序,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如果调查处理过程中违反了法定程序,对案件的公正处理产生了影响,应当对处分决定进行变更或撤销。
(五) 作出处分决定超越职权或者滥用职权的
如果对处分人民法院工作人员的处分决定超越了职权范围或滥用了职权,应当对处分决定进行变更或撤销。
(六) 有其他处分不当情形的
如果对处分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存在其他不当情形,应当对处分决定进行变更或撤销。
根据公务员法,公务员法的法律责任主体包括:
1、国家及公务员机关
国家及公务员机关依照公务员法规定的权限履行公务员管理职责。机关作为公务员的管理者,有权利管理公务员活动,并有义务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和执行有关指令。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国家有依法给予公务员赔偿的义务,因此,国家也是公务员法的法律责任主体之一。
2、公务员
公务员作为公务员法的调整对象,有义务遵守公务员法规定的各项义务,遵守公务员纪律和各项规定,并接受有关机关及其领导人的指令。
3、行政公务人员
公务员法的监管主体是公务员机关,同时也包括在其中工作的行政公务人员。行政公务人员既可以是从事公务员管理工作的公务员,也可以是公务员综合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还可以是受委托从事公务员相关事务工作的人员。这些人员在从事公务员相关事务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法定义务,如若滥用职权或违反职责,将承担法定的个人责任。
4、其他单位和个人
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辞去公职或者退休等离职的公务员必须继续遵守公务员法关于辞职退休后的有关义务,包括保守秘密、遵纪守法、从业限制等。离职后的公务员如果违反了这些规定,应根据情节轻重确定其相应的责任。此外,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包括不依法接受公务员工资调查的企业、违规接收离职公务员的单位、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个人等,在与公务员管理相关的社会生活活动中也必须履行公务员法规定的相对人的义务,服从具有法律效力的命令和决定,执行生效的裁决、处罚等。
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在刑事案件受理方面的职能管辖以及审判管辖。公安机关负责侦查工作,检察院负责立案侦查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犯罪行为,人民法院则直接受理自诉的刑事案件。审判管辖方面,根据级别、地域和专门性进行分类,不同级别法院管辖不同性质的刑事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收受财物后退还或上交的法律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如果工作人员能及时退还或上交财物,将不被视为受贿行为。同时,该政策强调宽严相济的刑事处理原则,准确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对于自首、立功等情节明显的犯罪分子,依法从轻
社会团体成员是否构成滥用职权罪的问题。罪行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在人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导致重大损失将受到刑法处罚。社会团体成员若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中滥用职权造成损失,也将面临刑事责任追究。
司法解释中关于非刑事司法赔偿的规定,其中错误执行案件占比高达60%,违法保全也占据相当比例。司法解释对错误执行和违法保全进行了明确规范,并首次引入精神损害赔偿。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及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人身权利造成精神损害的,需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