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规定检察机关对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裁定、判决,有权提出抗诉。这种行为涉及国家公权力介入个人私权利领域。为了保证司法公正和维护当事人平等诉讼权利,检察机关应该谨慎行使民事抗诉权。只有在有充分证据证明法院作出的裁定、判决存在事实错误或程序违法,导致原审裁判结果出现颠覆性错误的情况下,才能启动抗诉程序。同时,应该避免片面追求抗诉案件数量,忽视抗诉质量的情况发生。建议建立“抗诉责任”机制,对抗诉明显错误或严重矛盾激化的情况,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对于检察机关提出抗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再审。在抗诉启动之前,除了申诉人有权向检察机关诉说自己的“冤屈”,其他诉讼参与人也应当享有反驳和陈述的机会。检察机关应当根据案件需要,向各方当事人发送询问通知书,通知当事人在确定的时间、地点接受询问。对于特殊案件,可以征询法院意见,由法院派员一同参与询问程序。
对于当事人针对一审生效判决提出申诉的案件,建议检察机关原则上不予受理,并对申诉人进行过错审查。只有在申诉人对没有及时提出上诉不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提出抗诉。
建议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当事人向检察机关申请抗诉的期限为判决生效后六个月,并将超过期限申请抗诉的案件不予受理。通过明确申请抗诉的期限,可以促使当事人及时行使申诉权,避免权利义务“久拖不决”的情况发生。
完善民事抗诉制度的几点建议。建议树立谨慎行使民事抗诉权的意识,建立抗诉责任机制,以提高抗诉的准确性和严肃性;建立抗诉案件询问制度,全面把握案件情况;建立不予抗诉与对申诉人进行过错审查相结合的制度,杜绝恶意规避上诉的行为;明确当事人申请抗诉的期限,以维
本文介绍了关于申请上诉的相关规定和程序。当事人和法定代理人可以对一审判决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被告人的上诉权不得剥夺。上诉和抗诉的期限分别为十日和五日,从接
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抗诉案件,应当在二个月以内审结。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
刑事案件二审应当在二个月以内审结。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最高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抗诉案件的审理期限,由最高人民法院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