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资金信托是由信托公司设计创制的产品,信托公司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信托公司根据项目情况设计交易结构,并拟定信托合同等所有信托业务文件。在集合资金信托中,信托公司的主动设计影响了交易主体的差异和资金运用方式的差异。在信托法律关系和信托产品推介过程中,委托人和受益人处于非常消极被动的地位,无法对信托公司拟定的信托合同或其他文件提出修改意见,只能全盘接受或拒绝。
然而,在单一资金信托中,受托人的作用可以是积极的或消极的。对于非指定用途的资金信托,资金的运用对象和方式由受托人决定,受托人处于主动地位,而委托人则处于被动地位。在指定用途信托中,受托人的地位是消极的,而委托人则是积极的,甚至起着主导作用。委托人可以指定资金运用方式和对象,例如特定用途信托,信托文件对信托财产的管理、运用方式、范围和对象都有明确、具体、特别的规定,体现了委托人的个性要求和主导作用。因此,单一资金信托的委托人地位与集合资金信托中的委托人地位存在重大差异。
目前来看,集合资金信托产品的投资者多数是自然人,而单一资金信托的委托人则通常是机构。这主要是因为单一资金信托的委托人数量只有一个,如果其资金数额较小,则难以运用。总体而言,只有机构拥有较大规模的单笔资金,因此单一资金信托的委托人通常是机构。而集合资金信托的特性是将多个投资者的资金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运用,虽然对单个投资者也有门槛限制,但这个门槛并不高,这样才能吸引大量社会投资者参与。
信托财产的来源和性质,包括受托人因管理、处分信托财产及其他情形取得的财产。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营业信托受托人的报酬归属问题,即受托人从信托财产或其收益中获得报酬的方式。
我国《信托法》中关于财产所有权归属问题的缺陷。该法在借鉴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信托立法时,规定委托人为信托财产的所有人,存在信托与委托难以区分的问题,且无法为遗嘱信托情形下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提供法律依据。信托财产归属问题是信托制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此需要
信托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及其权利义务。信托当事人包括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各自在信托关系中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委托人拥有知情权、变更信托财产管理方法权等权利,并需保证信托财产合法性和不损害债权人利益。
诉讼信托与诉讼代理在实施诉讼行为的名义和利益归属、权限、法律关系稳定性及内部法律关系等方面的不同。在诉讼信托中,受托人以自己名义进行诉讼,产生的诉讼利益归属视情况而定,且拥有广泛的诉讼权限,法律关系相对稳定,涉及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三方。而在诉讼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