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企业应在跨境融资合同签约后但不晚于提款前三个工作日,向国家外汇管理局的资本项目信息系统办理跨境融资情况签约备案。
试点企业办理跨境融资业务的结算银行应向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报送试点企业的融资信息、账户信息、人民币跨境收支信息等。所有跨境融资业务材料留存结算备查,保留期限至该笔跨境融资业务结束后5年。
试点企业办理跨境融资签约备案后以及试点金融机构自行办理跨境融资信息报送后,可以根据提款、还款安排为借款主体办理相关的资金结算,并将相关结算信息按规定报送至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相关系统,完成跨境融资信息的更新。
试点企业应每年及时更新跨境融资以及权益相关的信息,包括境外债权人、借款期限、金额、利率和自身净资产等。如经审计的净资产,融资合同中涉及的境外债权人、借款期限、金额、利率等发生变化的,试点企业应及时办理备案变更。
开展跨境融资涉及的资金往来,试点企业可采用一般本外币账户办理,也可采用自由贸易账户办理。试点企业融入外汇资金如有实际需要,可结汇使用。试点企业融入资金的使用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用于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并符合国家和自贸区的产业宏观调控方向。
试点金融机构首次办理跨境融资业务前,应按照跨境融资杠杆率和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以及本机构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核心资本(即一级资本)数据,计算本机构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和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并将计算的详细过程报送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试点金融机构办理跨境融资业务,应在本机构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处于上限以内的情况下进行。如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低于上限额,则试点金融机构可自行与境外机构签订融资合同。试点金融机构可根据《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开立本外币账户,办理跨境融资涉及的资金收付。
试点金融机构应在跨境融资合同签约后执行前,向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报送核心资本金额、跨境融资合同信息,并在提款后按规定报送本外币跨境收入信息,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后报送本外币跨境支出信息。如经审计的核心资本,融资合同中涉及的境外债权人、借款期限、金额、利率等发生变化的,试点金融机构应在系统中及时更新相关信息。
试点金融机构应于每月初5个工作日内将上月本机构本外币跨境融资发生情况、余额变动等统计信息报告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所有跨境融资业务材料留存备查,保留期限至该笔跨境融资业务结束后5年。试点金融机构融入资金可用于补充资本金,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并符合国家产业宏观调控方向。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试点金融机构融入外汇资金可结汇使用。
人行扩大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试点企业的业务办理细则,包括跨境融资合同签约备案、结算银行报送信息、资金结算和信息更新、信息更新和备案变更、资金往来和使用以及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和报送要求等方面。试点企业和金融机构需遵循相关规定办理跨境融资业务,并按
逾期贷款管理办法的基本原则,内容包括贷款逾期的定义、催收工作机制、贷款分类标准、催收方式及措施、逾期贷款统计和通知、上报市中心信贷科、逾期贷款管理人员的职责以及催收工作情况汇总分析等。该办法旨在加强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降低贷款逾期率,防范信贷风险。
无抵押无担保贷款的基本概念、申请条件、所需资料以及申请手续。无抵押无担保贷款又称为信用贷款,主要面向有稳定收入来源的个人。贷款发放基于个人信用,利率相对较高。申请该贷款需准备身份证明、收入证明等材料,并满足中国大陆居民、从事正当生产经营活动、稳定收入
多种项目融资方式,包括基金组织、银行承兑、直存款、银行信用证、委托贷款、直通款等。这些融资方式各有特点,如基金组织的操作周期长且可能需要改变公司性质;银行承兑的使用时间限制等。融资方式的适用性和优劣取决于项目的具体情况和公司的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