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押物的转移对债权人行使抵押权的影响
时间:2025-02-28 浏览: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抵押物是保证债权安全的担保,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提供抵押物后,抵押物由提供人保管的,债权人取得的是抵押物的抵押物权,那么抵押物被出售债权人是否仍可行使抵押物权?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案情
2003年1月3日,吉安县万福镇周某计划开设一家餐馆,但资金不足。于是,周某向邻居王某借款2万元,并要求找人作为担保人。双方找到同村的李某,以李某的一辆客车作为抵押物,并签订了一份借款合同。合同规定,王某借款2万元给周某,期限为8个月,月息为2.0%。如果到期未还款,王某可以变卖客车来偿还借款。合同上,李某以担保人的身份签字。周某经营餐馆近7个月后由于经营不善而倒闭。李某担心周某无法偿还借款而将客车在同年8月12日卖给了外村的温某,并办理了过户手续,卖车款为1.4万元。9月4日,王某得知此事后向李某提出客车买卖无效的要求,要求追回客车。然而,李某以已办理过户手续为由拒绝了王某的要求。王某随后将此事告上法庭,要求判决被告李某的汽车买卖行为无效,并要求由自己处置(变卖受偿)汽车。
不同意见
对于本案的处理,存在两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原告王某不能要求追回抵押物(客车),理由如下:虽然原告对抵押物享有抵押物权,但由于抵押物已经实际交易,而第三人(买受人)并不知情,第三人无过失,属于善意取得,且第三人的善意取得符合法律规定(已办理过户手续)的要求。因此,第三人已经取得了客车的所有权,可以对抗原告作为抵押权人的请求。因此,法院应当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第二种意见认为,应当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虽然第三人购买了作为抵押物的客车并属于善意取得,但抵押权人所取得的抵押权并未随着抵押物的出售而消失。该抵押权随着抵押物的转移而同时转移,即使第三人已经合法取得了该抵押物的所有权,抵押权人仍然可以行使抵押权。由于到期债务未清偿,原告作为债权人有权要求变卖抵押物并优先受偿。因此,法院应当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
笔者观点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
抵押权的实现条件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要实现抵押权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1. 抵押权必须有效存在。如果抵押权设定无效或已被撤销,则无法实现抵押权。2. 债务人必须达到履行期限。债务人是否在债务履行期限内履行债务是判断债务人是否履行债务的时间标准。3. 债权人未受清偿。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且债权人未受清偿表明债务人未按期履行义务。无论债务人是迟延履行还是拒绝履行,债权人都可以行使抵押权,以实现债权的清偿。4. 债务未受清偿不是由债权人造成的。只有在债务人原因导致债务未受清偿时,抵押权人才能行使抵押权。如果债权人未受清偿是由于其自身原因造成的,抵押权人则无法行使抵押权。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债务人提前还款的利息支付问题
债务人在债务未到期时提前还款的利息支付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债权人应接受提前还款,但债务人需按照实际借款期间支付利息。案例显示,除另有约定外,借款期限内的利息不因提前还款而免除。解决方法为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按合同期限支付利息。
-
债权人对非法人财产的分配申请
债务清偿与债权人权利方面的问题,主要关注债权人对非法人财产的分配申请。法律明确规定自然人应承担自己的债务,债权人可要求分配债务人的财产清偿债务。同时,涉及民事诉讼中采取的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非法拘禁或私自扣押他人财产的行为将受到法律制裁。
-
借款抵押纠纷债权人行使抵押权的法律途径
关于借款抵押纠纷中债权人行使抵押权的法律途径。文中介绍了借款合同与抵押合同的有效性,指出债务人未按约定还款的违约行为,并阐述了债权人行使抵押权的合法依据。同时,还说明了债权人可以通过协商、起诉或仲裁等方式行使抵押权。律师建议债权人在行使抵押权时应遵循
-
债务人无偿赠与财产行为的法律后果
债务人无偿赠与财产行为的法律后果。债务人此举旨在逃避债务,损害债权人利益,属违法行为。债权人可依法行使撤销权,向法院请求撤销财产赠与行为,并申请财产保全,提起民事诉讼,以保护自身债权安全。行使撤销权的条件和程序,以及撤销权的期限也进行了详细阐述。
-
通告和公告
-
5厘利息是否属于高利贷
-
防范赊账交易中货款流失的方法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