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任意撤销权的行使条件包括:
(1)赠与合同是非经公证证明订立的;
(2)只能由赠与人本人行使撤销权;
(3)赠与不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性质或道德义务性质;
(4)只能在赠与财产交付之前行使撤销权。
但下列三种合同赠与人不可行使撤销权:
(1)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性质的;
(2)道德义务性质的;
(3)公证性质的。
1、赠与人撤销赠与的条件:
(1)受赠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
第一,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
第二,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
第三,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
(2)赠与人应当在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
(3)只能由赠与人本人行使撤销权。
2、继承人或监护人撤销赠与的条件:
(1)因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赠与人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2)继承人或监护人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六个月内行使。
具体而言,在实践中,此种撤销权行使的效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如果赠与尚未履行,即赠与标的物尚未交付或者登记,赠与人一经行使撤销权,则赠与关系消灭,赠与人不再负有交付赠与物的义务。
2、如果赠与标的物已交付或者登记,赠与标的物的所有权已转移,此时只能行使法定撤销权。撤销权人撤销赠与也使赠与关系消灭,受赠人取得赠与物所有权失去法律依据,受赠人应依所有物返还或者不当得利的规定向赠与人或继承人返还受赠的财产。返还的财产应是自撤销原因之日起尚存的赠与利益,包括赠与物及其所生孳息。
3、在附义务的赠与中,如果受赠人没有履行赠与合同中的义务,赠与人可行使撤销权,受赠人应当返还受赠的财产。
房屋赠与合同违约的赔偿责任及赠与人不再履行赠与义务的条件。在普通赠与合同中,赠与人通常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当涉及社会公益或经过公证的合同时,赠与人可能需承担违约赔偿责任。此外,当赠与人经济状况显著恶化并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家庭生活时,可不再履行赠与
欠债拿取他人财物是否违法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个人无权占有他人财产,因此私自占有欠债人的财物是违法行为,可能构成犯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同时,文章介绍了通过诉讼解决欠债问题的具体步骤和法律规定。建议遵循法律途径解决债务纠纷。
房屋拆迁的赔付问题。拆迁赔付大致分为房子本身的补偿、临时住所的补偿和奖励性补偿三类。补偿金额由政府制定,拆房子的公司不能随便改动。此外,还可能包括搬家补偿、家里东西移动的补偿和过渡期间的临时住所的补偿。针对乡村房子拆迁,还包括房子补偿费、周转补偿等。
高空坠物砸坏东西的赔偿问题。遵循过错责任原则,若能明确侵权人,则由侵权者赔偿;若无法确定实际侵权人,则由可能构成加害行为的建筑物使用者进行补偿,并可向实际侵权人追偿。同时,物业服务企业若未履行安全保障职责,亦应承担相应责任。《民法典》禁止从建筑物中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