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婚前获得的嫁妆属于个人财产,婚后获得的嫁妆若没有特别约定,则属于夫妻的共同财产。夫妻的共同财产包括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2024-05-23
登记在男、女双方名下坐落于市路弄号层室的房产,离婚后属于方的共有份额归方所有。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上述房产向银行抵押借款所产生未偿债务,离婚后由方继续承担清偿责任。本协议自公证之日起成立,本协议中涉及房产事项的,其内容自办理完房产过户登记时生效。
2024-05-21
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如果协议不成,由法院判决处理。如果婚前一方签订了不动产买卖合同,并用个人财产支付了首付款并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且不动产登记
2024-05-20
当事人因履行上述财产分割协议发生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第九条男女双方协议离婚后一年内就财产分割问题反悔,请求变更或者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人民法院审理后,未发现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应当依法驳回当事人的
2024-05-20
夫妻在婚前财产和婚后财产的分割方式可以根据双方的约定来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65条的规定,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
2024-05-19
根据以上内容,夫妻个人财产不得分割,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如果协议不成,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判决,本着男女平等和适当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夫妻分居期间分别管
2024-05-10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七十八条的规定,夫妻一方在婚前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购买不动产,在婚后用夫妻
2024-05-08
协商和解是指消费者与经营者在发生争议后,通过直接对话协商解决纠纷的活动。这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对于消费者和经营者都是理想的途径。协商和解的原则包括依据法
2024-05-07
至于居住权,一方对另一方婚前承租的公房无权承租而解决住房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调解或判决其暂时居住,暂住期限一般不超过两年。(三)一方婚前借款投资建房取得的公房承租权,婚后夫妻共同偿还借款的;由于使用权最终只能判给一方,因此继续承租方应向另一方进行适当
2024-05-06
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经双方签字后生效。
2024-05-0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包括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继承或受赠的财产以
2024-05-01
协议人xx男,xx年月日出生,汉族,市xx公司员工,住市xx路xx号xx室。协议人xx女,xx年月日出生,汉族,无业,住市xx路xx号xx室。xx与xx于xx年月日认识、交往,于xx年月日在
2024-04-28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的规定,离婚财产分割协议的效力取决于男女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只有在没有受到胁迫、欺诈,并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签订的
2024-04-26
、甲方自本协议签字之日起运用所分得的财产所得的所有收益归甲方个人所有。 第三、甲乙双方签字之日前,甲乙双方所有的债务均由甲方负责偿还。 第四、双方共同的子女邓某由甲方承担主要抚养义务同时甲方用个人财产承担邓宇所有的抚养费用。 第五、协议生效
2024-04-21
上诉人苏积琴因房屋买卖纠纷一案,不服江门市蓬江区人民法院蓬民再字第3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1995年11月13日该公司代冯永超领取并保管房屋所有权证。当天,苏积琴即付53000元给冯永超,冯永超亦即将上述房屋交付苏积琴。(二)
2024-04-18
分居协议的法律效力问题。分居协议是夫妻在不解除婚姻关系的前提下达成的终止夫妻同居义务的书面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孩子的临时抚养、财产占有和处分、分居期限等。分居协议具有合同性质,符合自愿合法原则即具备法律效力。为避免争议,可请律师起草和鉴证。在撰写分居协
最新婚内财产协议书的写法及关键要点,包括双方基本信息、婚前婚后财产描述、产权划分、共同债务安排、财产变动条件和离婚财产分割规定。协议需清晰明了、简练易懂,并符合民法典的规定。同时,探讨了婚内财产分割协议的合法性,即双方自愿、内容合法且具备正常行为能力
离婚案件中一方背叛有私生子时共同财产的分配问题。法院遵循男女平等原则、照顾子女及女方利益原则、有利于生活便利性原则和权利不得滥用原则。同时,法定孳息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需依实际情形鉴别。
财产协议的签订地点和注意事项。要签财产协议,可以选择公证处等地点并按照一定流程进行。对于夫妻财产协议,需是双方真实意愿的表达,不违反国家法规,才能具有法律效力。同时需注意离婚协议中不应过分强调“净身出户”,避免导致财产分割不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