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财产保险中,不同投保人就同一保险标的进行多次投保的情况下,如果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在保险利益范围内根据保险合同主张保险赔偿,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在人身保险中,如果由于投保人对被保险人没有保险利益导致保险合同无效,投保人要求保险人退还扣减相应手续费后的保险费,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如果保险合同是由保险人或保险人代理人代为签字或盖章而投保人或其代理人没有亲自签字或盖章的情况下,该合同对投保人不生效。但是,如果投保人已经支付了保险费,则视为对代签字或盖章行为的追认。
如果保险人或保险人代理人代为填写保险单证后经投保人签字或盖章确认,代填写的内容视为投保人真实意思表示。但是,如果有证据证明保险人或保险人代理人存在违反保险法相关规定的情况,这个规定不适用。
如果保险人接受投保人提交的投保单并收取了保险费,但尚未作出是否承保的意思表示,发生保险事故后,被保险人或受益人要求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承担赔偿或给付保险金责任,如果符合承保条件,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如果不符合承保条件,保险人不承担保险责任,但应当退还已经收取的保险费。保险人主张不符合承保条件的,应承担举证责任。
保险合同订立时,投保人明知的与保险标的或被保险人有关的情况,属于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的内容。
投保人的告知义务限于保险人询问的范围和内容。如果对询问范围和内容有争议,保险人负举证责任。
如果保险人以投保人违反了对投保单询问表中所列概括性条款的如实告知义务为由请求解除合同,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是,如果该概括性条款有具体内容,这个规定不适用。
如果保险人在保险合同成立后知道或应当知道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仍然收取保险费,并根据保险法规定主张解除合同,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如果保险人未行使合同解除权,直接以存在保险法规定的情形为由拒绝赔偿,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是,如果当事人就拒绝赔偿事宜及保险合同存续另行达成一致的情况,这个规定不适用。
保险合同中的责任免除条款、免赔额、免赔率、比例赔付或给付等免除或减轻保险人责任的条款,可以认定为保险法规定的“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
保险人因投保人或被保险人违反法定或约定义务而享有解除合同权利的条款,不属于“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
如果保险人将法律、行政法规中的禁止性规定情形作为保险合同免责条款的免责事由,并在保险合同中对此作出提示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以保险人未履行明确说明义务为由主张该条款不生效,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如果保险合同中对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进行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保险人履行了提示义务。
如果保险人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投保人作出常人能够理解的解释说明有关免除保险人责任条款的概念、内容及其法律后果,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保险人履行了明确说明义务。
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订立的保险合同,如果保险人以网页、音频、视频等形式对免除保险人责任条款进行提示和明确说明,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保险人履行了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
保险人对自己履行了明确说明义务负举证责任。
如果投保人在相关文书上签字、盖章或以其他形式确认保险人履行了符合本解释要求的明确说明义务,应当认定保险人履行了该项义务。但是,如果有证据证明保险人未履行明确说明义务,这个规定不适用。
如果保险合同中记载的内容不一致,按照以下规则认定:
(一)投保单与保险单或其他保险凭证不一致的,以投保单为准。但是,如果不一致的情形经保险人说明并经投保人同意,以投保人签收的保险单或其他保险凭证载明的内容为准;
(二)非格式条款与格式条款不一致的,以非格式条款为准;
(三)保险凭证记载的时间不同的,以形成时间在后的为准;
(四)保险凭证存在手写和打印两种方式的,以双方签字、盖章的手写部分的内容为准。
保险法规定的三十日核定期间,应从保险人初次收到索赔请求及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提供的有关证明和资料之日起计算。
如果保险人主张扣除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补充提供有关证明和资料的期间,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扣除期间从保险人根据保险法规定作出的通知到达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之日起,至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按照通知要求补充提供有关证明和资料到达保险人之日止。
保险人应以自己的名义行使保险代位求偿权。根据保险法的规定,保险人代位求偿权的诉讼时效期间应自其取得代位求偿权之日起计算。
保险公司在其提供的保险合同格式条款中对非保险术语所作的解释符合专业意义,或者虽不符合专业意义,但有利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人民法院应予认可。
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法律规定制作的交通事故认定书、火灾事故认定书等,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审查并确认其相应的证明力。但是,如果有相反证据能够推翻,这个规定不适用。
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或受益人起诉保险人,保险人以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未要求第三者承担责任为由抗辩不承担保险责任,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财产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就其所受损失从第三者取得赔偿后的不足部分提起诉讼,请求保险人赔偿,人民法院应依法受理。
保险公司依法设立并取得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其他组织,可以作为保险合同纠纷案件的当事人参加诉讼。
本解释施行后尚未终审的保险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本解释;本解释施行前已经终审,当事人申请再审或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不适用本解释。
《保险法》第91条和第94条之间的关系,两者都涉及保险公司的设立、变更、解散和清算事项。前者规定,若无具体规定,则适用公司法等法律;后者则表明,除本法另有规定外,保险公司应遵守公司法的规定。通过法的渊源和效力原则,理解这两条规定属于准用性规则,且《保
保险欺诈行为的定义、种类、社会危害以及法律责任。保险欺诈行为包括虚构保险标的、制造保险事故等欺骗手段,以骗取保险金为目的。保险欺诈行为不仅损害保险公司利益,还危害其他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利益,甚至伴随其他暴力犯罪。对于保险欺诈行为,投保人、被保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内容。解释为了正确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维护当事人权益而制定。解释对保险法施行前后成立的保险合同纠纷的适用法律问题做出了规定,包括保险合同是否成立、保险标的转让、保险事故、理赔、代位求偿
公司投保团体人身保险时,被保险人的确定规定以及投保人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区别。保险公司在承保时应要求提交被保险人名单,否则视为不记名投保。人身保险的受益人可由被保险人或投保人指定,但企业为职工投保时,受益人必须为职工本人或其继承人。企业单位不能被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