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在此之前生效的《婚姻法》规定将于2020年12月31日失效,并由《民法典》取而代之。在《民法典》生效前的规定中:
1.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赡养义务,赡养义务可以由其他子女承担。
2. 有经济能力的子女应当对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自行维持生活的父母承担赡养义务。
后赡养义务是指养父母与养子女的收养关系解除后产生的赡养义务,它具有以下特征:
1. 后赡养义务的产生时间特征是在养父母与养子女的收养关系解除之后。
2. 后赡养义务的主体是经过养父母抚养成年的子女。未与养父母共同生活或虽经养父母抚养但尚未成年的养子女不具备该赡养义务。
后赡养义务的对象是缺乏劳动能力且缺乏生活来源的养父母,具备以下要件:
1. 缺乏劳动能力。
2. 缺乏生活来源。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要件,才构成后赡养义务的对象。
后赡养义务的内容是给付生活费,这是后赡养义务与赡养义务的区别之一。赡养义务一般包括物质赡养和精神赡养,而后赡养义务由于发生在收养关系解除之后,养父母与养子女的关系不复存在,因此,主要目的是解决受赡养者的温饱问题,即给付生活费。
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4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因此,完整的赡养义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经济上供养:当父母无经济收入或经济收入不足以维持最低生活需要时,有经济能力的成年子女应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赡养费用。如果子女与父母共同居住,子女应为父母提供必要的衣、食、住、行条件;对于不能或不愿与父母共同生活的子女,子女应为父母提供必要的赡养费用。
2. 生活上照料:帮助年迈体衰的父母进行生活上的照料。
3. 精神上慰藉:给予老年人精神上的关心和慰藉,关注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根据《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当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年老体弱且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权要求子女支付赡养费。该条款明确了子女应履行赡养义务的规定,同时也明确了父母要求子女支付赡养费的两个条件,即年老体弱且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
一位网友关于分家协议是否能免除子女的赡养义务的问题。律师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指出,分家协议不能免除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赡养父母是法律规定的子女应尽的义务。对于该网友的情况,她有权要求小儿子履行赡养义务。
养女是否可以拒绝赡养义务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养女不能拒绝赡养义务,只要养父母依法办理了收养手续,养女就有赡养义务。法律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无论是否经过公证,都会受到法律保护。
关于赡养老人和财产处理协议的细节。协议规定乙方和丙方承担赡养责任,轮换照顾两位老人并平分医疗和日常生活费用。老人过世后,房产将出售并平分所得款项。此外,协议还涉及收入分配和存款分配等内容,并在见证下正式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继承法中关于私生子赡养生父亲父母的问题。私生子与生父之间有血亲关系,父母必须履行抚养义务,私生子有权利得到抚养费。私生子在继承方面享有与婚生子女相同的权利和义务,按照法定继承顺序继承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