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是执行国家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军人是从事军事工作的特殊人员,他(她)们担负着保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御外来颠覆和侵略的艰巨任务,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安宁日夜战斗在国防岗位上。对军人婚姻实行特别保护是维护军队稳定的需要,有利于维护部队广大官兵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维护军队的稳定,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军情,对于消除军人的后顾之忧,激发保家卫国的热情,增强部队战斗力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拥军优属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1950年婚姻法的制定,到1980年的修改,我国的婚姻法都对现役军人的婚姻问题作了特殊规定。这种特别规定,体现了军人婚姻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特别保护。
对军人婚姻实行特别保护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政策。早在红军时期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就规定:“红军战士之妻要求离婚,须得其夫同意。”抗日战争时期颁布的《晋察冀边区婚姻条例》规定:“抗日军人之配偶,非于抗日军人生死不明逾4年后,不得为离婚之请求。”1950年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婚姻法明确规定:“现役革命军人与家庭有通讯关系的,其配偶提出离婚,须得革命军人的同意。”1980年公布的现行婚姻法在确立婚姻自由原则的同时,再次规定:“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l997年公布的国防法规定:“国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现役军人的荣誉、人格尊严,对现役军人的婚姻实行特别保护。”同年公布的新刑法也对破坏军婚罪作了规定。这充分说明,对军人婚姻实行特别保护,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政策,并作为有关军人婚姻立法遵循的重要原则,这项政策和原则至今没有改变。
对军人婚姻实行特别保护并不违背婚姻自由的原则。实行婚姻自由,是我国婚姻法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同时,由于军队担负的特殊任务和军人职业特点,国家对军人婚姻,又有一些特殊的法律规定和政策,它既体现在“现役军人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也体现在军人择偶必须遵守国家和军队的有关规定,军人配偶也享受国家和社会给予军婚家庭的优待和照顾。
破坏军婚罪的法律规定、处理原则与情节、危害与重要性,以及定义、适用范围和三种类型。该罪行针对的是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结婚的行为,包括重婚型、同居型和通奸型。破坏军婚罪对军人婚姻和家庭有极大危害,必须依法处理。摘要的主旨在于强调保护军人婚姻
国家、集体和私人物权平等保护的法律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保护市场经济公平发展并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市场主体物权给予平等保护。平等保护并不意味着不同所有制经济地位和作用相同,而是依据宪法和经济法规定,国有经济保
刑事证据的分类及其意义。根据来源,证据分为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根据证明作用,分为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根据表现形式,分为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根据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关系,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其中运用间接证据时需遵循客观性、相关性、法律性、全面反映案
破坏军婚罪的定义及其中的重婚行为的认定。该罪行主要指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结婚或同居的行为。对于重婚行为,包括骗取结婚登记、长期同居及通奸等情形。军婚受到国家法律的重点保护,破坏军人家庭婚姻关系将受到刑法的严厉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