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过程中听证程序,你了解吗
时间:2024-04-22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征地过程中的听证程序及问题
征地补偿安置听证制度
为解决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形成过程中的争议和不同意见,我国法律规定了征地补偿安置听证制度。该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 拟定或修改区域性征地补偿标准的听证;2. 拟定拟征地项目的补偿标准和安置方案的听证。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其他权利人的意见及采纳情况,举行听证会时还应附具听证笔录。
征地拆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征地拆迁工作实施主体不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46条规定,国家征收土地时,应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告组织实施。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在规定期限内到当地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征地补偿登记。然而,在实际征地拆迁工作中,很少严格按照这一规定实施。大多数情况下,政府成立临时机构负责征拆工作,人员由各部门临时抽调。有的县级政府直接委托乡镇政府实施某一建设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不直接参与组织实施。2. 征用土地公告不规范征用土地公告是征用土地的必要程序,分为征用土地公告和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两种。根据《征用土地公告办法》规定,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应在收到征用土地方案批准文件后10个工作日内进行征用土地公告。征用土地公告应包括批准机关、批准文号、批准时间和用途等内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应包括被征用土地的位置、面积、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内容。然而,在实际征地拆迁工作中,很少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进行公告。有的小项目未进行公告,有的制作了公告未张贴,有的只公告了一次而应公告两次,有的公告内容不完整,甚至在未收到征用土地方案批准文件时就发出了征用土地公告。这样做违反了法定程序,剥夺了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并可能产生严重后果。3. 不告知听证权根据《征用土地公告办法》规定,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其他权利人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有不同意见或要求举行听证会的,应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后10个工作日内向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研究不同意见,并在必要时举行听证会,对需要修改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进行修改。然而,在实际征地拆迁工作中,很少告知被征地农民的听证权,更不会举行听证会,实质上剥夺了被征地农民要求举行听证的民主权利。根据法律规定,未依法进行征用土地公告或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的,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其他权利人有权要求公告,并有权拒绝办理征地补偿登记手续或征地补偿、安置手续。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房屋的补偿安置方式
房屋补偿安置方式的多种情况。对于被征地村落或村民小组建制撤销的情况,可以选择货币补偿或产权房屋调换。对于未转为城镇户籍的被拆迁人,可以在特定条件下申请宅基地新建住房并获得货币补偿。拆迁房屋的其他补偿项目包括搬家补助费、设备迁移费、过渡期内的临时安置补
-
农村违法建筑的范围
农村违法建筑的范围,包括农用地上的建筑物和农村建设用地上的房屋。未经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手续在农用地上建房属于违法行为。农村建设用地上的房屋属于违法建筑的情况包括非本村村民或非本村村办企业未经国家征地手续建设和本村村民或村办企业在不符合规划下建房。
-
一、被征地的村或者村民小组建制撤销的补偿安置
在征地过程中,被征地的村或村民小组建制撤销与不撤销的补偿安置问题。对于撤销建制的村庄或小组,提供了货币补偿和产权房屋调换两种选择。对于未转为城镇户籍的被拆迁人,可以在特定区域申请宅基地新建住房,并获得相应的货币补偿。补偿金额的计算公式及相关规定也有所
-
征地拆迁中,村委会的权利和限制
村委会在征地拆迁过程中的角色与职责。村委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有权协助政府完成征地拆迁工作并反映村民意见,但没有土地征收、审批、收回土地使用权、代替村民签订征收补偿协议和私自分配征地补偿款的权力。村民应了解村委会的权利和限制,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
一、宾馆拆迁,住宅还是商业用房补偿
-
宅基地房屋倒塌后是否保留宅基地使用权?
-
违法征地怎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