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目前,我国的破产法中承担监督职责的机构主要是债权人会议和法院,但是由于它们的机构性质决定了它们无法充分的实现公正和有效的监督。我国学者就如何确定破产监督人的性质,不少人倾向于采用与债权人自治相适应的作为破产债权人利益代表机关的体例。在我国破产的监督机
2020-05-25
“公正”一词具有正义、正当、公平等意思,对其内涵的理解呈现出见仁见智的情形。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规范的破产程序必然地需要将公正作为其最高价值目标,具体来讲,也即要保证清偿的公正性。而我国的《破产法》却未设日常监督机构,笔者认为,这对于特别机构的完整性
2020-05-25
在破产法理论上,破产取回权可以分为一般取回权和特别取回权。一般取回权,是指在管理人接管的破产人财产中有他人财产时,该财产的权利人享有的不依破产程序取回其财产的权利。特别取回权则包括出卖人取回权、行纪人取回权和代偿取回权三种适用于特殊情况下的取回权形态
2020-05-25
我国破产法对可撤销行为采用列举式的立法模式,规定的可撤销行为种类又过少,债务人在破产前实施的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不能得到有效调整,不能真正贯彻破产法平等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原则。而在目前的破产案件审判实践中,法官则需对可撤销行为的构成有一个抽象的概念性的
2020-05-25
破产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法院应当自宣告企业破产之日起15日内成立清算组,接管破产企业;清算组负责破产财产的保管、清理、估价、处理和分配。由破产管理人行使破产财产的管理处分权,是为了保证破产清算的公正性。
2020-05-25
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纺织品公司为集体企业,因长期管理不善,造成企业严重亏损,资不抵债,数额较大,无力清偿到期债务。当区法院接到平顶山市新华区纺织品公司的破产申请后,依法审查情况,确认符合立案条件,即依法裁定进行破产程序。
2020-05-25
发布部门: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文号:渝办发[2004]245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为解决基本的余命医疗费,应按上述规定在其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时一次性全额划转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当年当地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出现资金缺口的,其中市级及市级
2020-05-25
享受失业保险期满仍未就业的,按规定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2020-05-25
各地区、有关中央企业可对在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并适当奖励。本地区、集团公司实施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前后上述情况的比较及典型案例。
2020-05-25
在此期间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的整体资产评估结果,作为确定企业破产财产处置底价的依据。考虑其快速变现的需要,和当地房地产市场的发育程度,以及交易情况估算一个折扣率,并说明折价的依据。
2020-05-25
关闭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方案必须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报当地政府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协调小组审核批准。凡职工安置方案和社会保障办法不明确、资金不能到位的,不得进入关闭破产程序。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本通知精神,切实做好关闭破产国有企业职工
2020-05-25
原中央下放的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枯竭矿山和军工企业的关闭破产,按国家关闭破产政策执行。享受失业保险期满仍未就业的,按规定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2020-05-25
自1998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已有部分省属煤矿相继实施了关闭破产,部分职工也得到了妥善安置。领取经济补偿金的职工,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六)煤矿关闭破产后,可将部分有效资产适当作价抵偿给自愿承纳的职工作为其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
2020-05-25
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破产申请需要更正、补充材料的,可以责令申请人限期更正、补充。7、申请人不服人民法院驳回破产申请裁定的,有权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9、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2020-05-25
为了有助于对《规定》的理解,现对有关问题作以下说明。人民法院对于企业的破产申请进行审理,符合企业破产法规定的情形的,即由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并宣告该企业破产。按照破产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自宣告企业破产之日起15日内成立清算组,接管破产企业。
2020-05-25
企业破产程序中留守人员的定义和法律规定。留守人员是由清算组依法指定的协助清算组工作的人员,其职责包括核对债权债务、解决业务遗留问题和回答相关询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破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等必须留守,以确保破产程序的顺利进行。留守人员的
个人破产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发展方向。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够保护个人债务人的利益,调动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促进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也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的法律保障。虽然面临一些挑战,如消费需求和个人财产登记制度等,但个
可撤销行为的构成要件及其适用范围。文章介绍了可撤销行为的概念,包括其在破产程序中的重要性以及不同国家的立法模式。文章详细阐述了可撤销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和发生在破产程序开始前的临界期间。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可撤销行为的适用范围,涉及
用人单位进行裁员的法定条件。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必须承担举证责任,证明裁员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主要包括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经营方式调整以及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