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如果《刑法》规定单位应当被判处罚金的,单位应当承担罚金刑。此种情形下,利益并没有归单位所有,因此,不成立单位犯罪。
2022-06-13
该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单位都可以构成该罪。如果单位故意实施了销售假药,足以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的,可构成销售假药罪。药品使用单位的人员明知是假药而提供给他人使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追诉时效是指刑事法律规定的,对犯罪分子追究
2022-06-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022-06-02
银行、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或者单位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是违法发放贷款罪。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此外,对于违法发放贷款罪的处罚要根据刑法的规定
2022-06-01
第三十一条,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2022-05-05
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单位犯罪必须由刑法分则或分则性条文明确规定。单位故意犯罪的集体意志,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决策主体体现出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
2022-05-05
单位犯罪虽然是单位本身犯罪,但具体犯罪行为需要决定者与实施者。
2022-04-20
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单位犯罪是指为单位利益而实施的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由于单位犯罪的复杂性,其社会危害程度差别很大,一律适用双罚制的原则,有时不能全面准确地体现罪行相适应的原则和对单位犯罪起到足够的警戒作用,
2022-04-20
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2022-04-07
第三十条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如果刑法分则和其他法律没有具体规定,则不能以单位犯罪追究刑事责任。
2022-04-07
过失犯罪均以发生危害结果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发生危害结果。刑法对过失犯罪规定了较故意犯罪轻得多的法定刑。过失犯罪只有在刑法分则条文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才能负刑事责任。
2022-04-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一条,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2022-03-29
在两罚制中,对单位是判处罚金,判处罚金采取无限额罚金制,即对罚金的数额未作规定。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2022-03-29
单位受贿罪由于实施主体的特殊性,在实践中查获的案件很少,但是社会危害性却很大。单位非法向内部职工收取各种集资、摊派费用。
2022-03-28
单位犯罪是指为单位利益而实施的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2022-03-25
单位犯罪的双重处罚制度,其中单位被处以罚金,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可能面临个人犯罪的相同或较轻刑罚。在某些情况下,刑法也规定了单一处罚制度,仅对自然人进行处罚。如何确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对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有重要意义
单位犯罪的具体特征和认定,包括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的认定及其责任情形。对于单位犯罪,除了对单位判处罚金外,还应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指在单位犯罪中起主要决策作用的人员,包括决策者及负有不可推卸责
帮助凶手逃走是否构成共同犯罪的问题。根据刑法规定,帮助凶手逃走可能构成窝藏罪,如果事前与凶手通谋则视为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成立需要满足条件,包括共同犯罪人必须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主观上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客观上有共同的犯罪行为,以及
个人独资企业是否构成单位犯罪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个人独资企业不符合构成单位犯罪的条件,因为无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刑法中的单位犯罪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等,而个人独资企业并不在此范围内。同时,刑法采用了单位犯罪的概念,而没有采用法人犯罪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