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合同法》第14条规定,要约是指一方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的效力受以下规定限制:
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即要约人在要约中明确表明了合同的具体内容。
要约必须表明要约人愿意受到要约的约束,即要约人的意思表示应当表明其承诺。
根据《合同法》第15条第1款的规定,要约邀请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例如,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都属于要约邀请。
根据《合同法》第25条的规定,合同在承诺生效时成立。
根据《合同法》第44条的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如果法律或行政法规规定了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情况,要按照规定办理。
根据《合同法》第60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还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根据《合同法》第107条的规定,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要约消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如果要约中明确规定了承诺期限,那么承诺必须在该期限内作出。如果超过了该期限,要约将自动失效,不可再接受承诺。
受要约人拒绝要约是指受要约人没有接受要约所规定的条件。拒绝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可以明确表示拒绝要约的条件,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不作答复而拒绝。受要约人还可以对要约的实质内容进行限制、更改或扩张大而形成反要约。受要约人在拒绝要约后还可以撤回拒绝的通知,但必须在撤回拒绝的通知先于或同时于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处,撤回拒绝才能产生效力。
如果受要约人在承诺通知中没有更改要约的实质内容,只是对要约的非实质性内容进行变更,而要约人没有及时表示反对,那么这种承诺不应视为对要约的拒绝。但是,如果要约人事先声明要约的任何内容都不得改变,那么受要约人更改要约的非实质性内容也会产生拒绝要约的效果。
要约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可以由要约人撤回或撤销。一旦撤回或撤销,要约将终止效力。
如果要约人在发出要约后、受要约人作出承诺之前突然死亡,未来的合同需要由要约人本人来履行的情况下,要约人死亡不影响要约的效力。而如果法人解散或被撤销,该法人所发出的要约将自然失去效力。
我国合同法中关于询价邀请是否构成要约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询价邀请并非要约,只是一种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而要约则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具备具体确定的内容、向希望缔约的受约人发出、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约束等要素。商业广告
要约生效的条件,包括要约内容具体确定、要约表明受要约人承诺要约必须具有缔结合同的目的等。同时,也介绍了要约失效的情形,包括受要约人拒绝要约、要约人撤销要约、受要约人未在承诺期限内承诺以及受要约人对要约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等。
《合同法》中承诺方式的相关规定。包括承诺应以通知方式作出,通知方式可以是口头或书面,当要约对承诺方式有明确规定时需遵守。未明确要求时,一般应以承诺通知方式作出,但交易习惯或要约表明可通过行为承诺的除外。同时,文章还讨论了沉默或不行为作为承诺方式的限制
分公司的收购程序与法律要求。分公司作为独立法人实体,其产权变更需经全体股东讨论通过。收购程序包括收购方决议、发出收购要约、沟通收购条件、签订收购协议书等步骤,双方需向工商部门提出变更要求并办理相关手续,最终完成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