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约成立和生效并不是一个意思。
要约,是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提出合同条件,希望对方当事人接受的意思表示。发出要约的一方称要约人,接受要约的一方称受要约人。
要约不同于事实行为。要约作为一种缔约的意思表示,它能够对要约人和受要约人产生一种拘束力。尤其是要约人在要约的有效期限内,必须受要约内容的拘束。要约发出后,非依法律规定或受要约人的同意,不得擅自撒回、撤销或者变更要约的内容。
要约不同于法律行为。一方面,要约是要约人一方的意思表示,必须经过受要约人的承诺,才能产生要约人预期的法律效果(即成立合同);而法律行为既包括单方的意思表示,又包括双方和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的行为,均可直接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效果。另一方面,要约作为意思表示的一种,其拘束力只体现在“不能反悔”即不能擅自撤回、撤销或者变更上,而不能直接产生设定权利义务的法律效果;而法律行为则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旨在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行为。
1.要约人应是具有缔约能力的特定人。
2.要约的内容须具体、确定。
3.要约具有缔结合同的目的,并表示要约人受其约束。
4.要约必须发给要约人希望与其订立合同的受要约人。
5.要约应以明示方式发出。
6.要约必须送达于受要约人。
《合同法》第16条规定:“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自要约实际送达给特定的受要约人时,要约即发生法律效力,要约人不得在事先未声明的情况下撤回或变更要约,否则构成违反前合同义务,要承担缔约过失的损害赔偿责任。需明确一点,到达是指要约的意思表示客观上传递到受要约人处即可,而不管受要约人主观上是否实际了解到要约的具体内容。例如,要约以电传方式传递,受要约人收到后因临时有事未来得及看其内容,要约也生效。
承诺的撤回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承诺可以被撤回但不能被撤销。撤回承诺的通知需以书面形式发出,并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或同时到达,才能阻止承诺生效。通知中必须明确表示撤回承诺、不愿成立合同的意图。合同撤销需通知相关当事人,并明确标明法定
美容院转让时的合同签订程序,包括要约和承诺两个方面。要约是合同订立的基础,需要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并满足特定条件才能产生法律效力。承诺则是受要约人在有效期内完全同意要约内容的意思表示,其生效意味着合同的成立。合同可以以书面形式或口头形式进行,具有一定的法
关于迟到的承诺的法律效力问题。在不同地区的法律条例和国际公约中,对于迟到的承诺有不同的规定和处理方式。一般而言,迟到的承诺视为新要约,但如果要约人愿意接受并立即通知受要约人,则合同成立。同时,在国际法中,逾期接受仍然具有接受的效力,但要约人必须毫不延
承诺书是否构成合同的问题。单方面的承诺不构成合同,但经双方同意后的承诺即成为合同。关于承诺的方式,法律没有具体规定,可以采用口头或书面方式,也可以通过特定行为表示默示方式。承诺的方式是否为有效承诺的要件取决于要约是否明确规定了承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