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二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减刑、假释裁定不当,应当在收到裁定书副本后二十日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纠正意见。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纠正意见后一个月内重新组织合议庭,进行审理,作出最终裁定”。
2020-05-25
我国现行的减刑制度是由法院采取书面审的形式进行的,法院根据监狱报来的材料裁定减刑。由于法院的刑事审判庭还要负责日常案件的审理工作,减刑一般集中处理,一年一次到两次。法官仅能就减刑幅度、间隔时间、考核分数做一个大致的判断,没有明显违反限制条件的就算审核
2020-05-25
如果在缓刑考试期间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予以减刑,同时缩减其考验期限。但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相应缩减的缓刑考验期限不能少于减刑后的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不能少于两个月,判处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不能少于一年;
2020-05-25
减刑是刑罚执行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针对目前减刑、假释程序存在的各种弊端,迫切需要在重构程序、完善立法等方面加以科学化和规范化,以保证在减刑、假释环节上执法的公平、公正,最大限度地维护服刑人员的合法权益。完整的公诉权应当是有罪的追诉权与悔
2020-05-25
你朋友是不符合减刑条件的,但是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申请保外就医。绝对减刑的实质条件是指在刑罚执行期间,受刑人具有重大立功表现。因此,减刑不同于改判,它要维持原判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否则有损于法律适用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减刑限度的比例制,使原判刑期与实际执行
2020-05-25
也就是说,减刑的对象只有被判处刑种的限制,而没有犯罪性质和被判刑期的长短的限制;只有符合上述两个前提条件的犯罪分子,才能适用减刑。减刑,分相对减刑和绝对减刑两种情形。
2020-05-25
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第二十三条上级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审判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下级人民法院认为案情重大、复杂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刑
2020-05-25
在减刑审批机制中,争议最大的是减刑权限的归属。减刑权是审判权还是行刑权,减刑权应归法院还是监狱机关。笔者认为无论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来说,我国现行刑法把减刑权赋予人民法院行使是不合理的。因此,为了能够合理分工,最大限度地发挥刑事司法机关各自的作用,须理顺
2020-05-25
减刑的幅度,是指具有法定减刑条件的罪犯,在刑罚执行期间,可依法减轻原判刑期的限制性规定。但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相应缩减的缓刑考验期限不能少于减刑后的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不能少于两个月,判处有期徒刑的缓刑考
2020-05-25
保障人权作为刑事诉讼的目的,是近代以来人权理论和民主宪政发展的结果。研究刑罚执行中的人权保障,旨在谋求服刑人员的程序性权利与实体性权利相互佐证、相互协调,并使刑罚执行的人权保障实践与人权保障之间的错位缩减至尽可能小的程度,从而使刑罚执行中涉及的人权得到充
2020-05-25
最高人民法院日前表示,为保证减刑、假释案件的透明与公正,今后对减刑、假释案件将一律实行公示制度和有条件的公开听证制度。目前,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减刑、假释工作专项大检查,表明了最高人民法院对减刑、假释案件的特别关注,并努力要使减刑、假释程序体现公开、公正
2020-05-25
也就是说,减刑的对象只有被判处刑种的限制,而没有犯罪性质和被判刑期的长短的限制;只有符合上述两个前提条件的犯罪分子,才能适用减刑。“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二者居其一,即符合相对减刑的条件。
2020-05-25
被害人参与减刑假释的申请程序是指被害人在接到生效的减刑假释裁定后,认为减刑假释裁定有错误,向法院提出撤销裁定的程序。该种情况下的被害人参与,应属于决定程序。而这里的申请程序仅仅是指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正式审理之前,对被害人的申请进行审查的程序。笔
2020-05-25
刑法第七十九条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于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减刑。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第三十条减刑建议由监狱向人民法院提出,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减刑建议书之日起一个
2020-05-25
2、减刑与假释是指对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根据其服刑期间的具体表现,依法减少其应服刑期限或附条件予以提前释放的一种制度。
2020-05-25
学术造假和职称使用假学历的处罚方式。学术造假需采取道德、体制和法律三种手段防范和惩治。我国学术造假主要由于评价体系不合理和学风道德问题导致。法律上,学术造假尚未有明确处罚,但侵犯知识产权需承担经济赔偿等责任。对于使用假学历,若未进行非法活动,则违反行
窝藏吸毒罪的判决依据及处罚。根据《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的规定,犯窝藏吸毒罪的人将受到有期徒刑、拘役、罚款等处罚。对于不同的犯罪行为,如单纯的容留行为、以牟利为目的的容留行为以及以贩卖毒品为目的的容留行为,将分别予以不同程度的处罚。最高人民
关于威胁恐吓骚扰的立案程序、恐吓行为的定义和类型、处罚以及应对方法。当某人受到恐吓威胁时,可以向公安机关报警,公安机关将进行立案调查。恐吓行为包括死亡威胁、诈弹威胁等,根据法律规定,行为人将受到相应的处罚。受害者应了解威胁者的身份和原因,并评估威胁的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附条件不起诉的考验期和相关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责任问题。在考验期内,人民检察院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进行监督考察,其监护人应加强管教并配合考察。考验期为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如果被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考验期内无违规行为,期满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