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审查需要掌握哪些方法和技巧
合同是企业经营中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基本文书,直接影响到企业权利义务的承担。因此,在合同签订中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就必须树立事前防范、过程跟踪、事后补救的立约观念,坚持在签订合同时进行规范、有效的法律审查,以实现运用法律手段有效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在企业经营实践中,不论合同的标题如何表述,重要的是要审查合同的全部条款,准确把握合同项下所涉及的法律关系及其性质,以确定该合同所适用的法律规范,并通过查阅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参照有关合同范本(尽量根据权威部门推荐的示范文本),最终确定合同的具体条款。否则,易导致不必要的诉讼。
某石化就曾因合同问题,发生过一起纠纷:2003年10月10日,某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与江苏某化纤有限公司签订PTA产品购销合同一份,合同约定某石化供给某化纤公司PTA6000吨(11月12月各3000吨),按月定价、款到发货,同年11月履行了3000吨供货协议双方无争议,同年12月份化纤公司于当月24日交付1800万元汇票一张,石化不同意供货,化纤取回汇票,双方发生纠纷。化纤公司于2004年2月26日向南京市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化纤公司认为其已经支付了合同约定的货款,某石化拒绝发货构成违约;认为不构成违约,因为化纤公司已经取回汇票(货款)合同事实上已被解除。在证据运用和法律的适用上双方都进行了艰苦的努力,质证和辩论进行了多轮,多名法学专家对此案予以了关注。仲裁庭于2004年11月25日作出(2004)宁裁字第16-21号裁决:驳回申请人的全部请求,某石化胜诉。
本案是一起典型合同签订条款约定不明确而引发的诉讼纠纷,如果对合同对付款和供货方式及时点作出明确约定,就不会发生本次纠纷。同时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票据是“取回”还是“退回”双方没有签字固定,导致何方违约难以认定。通过本案认识到,签订合同时进行法律审查非常必要,并在具体实务中严抓合同管理:在签订合同时要求条款清晰内容规范、不能过于简明;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条款要求明确无误不能产生歧义;对业务人员进行岗位教育和业务培训,强化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工作责任心;对常规合同制定统一的合同范本,此举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海南省外商投资企业的劳动管理规定。该规定旨在加强中外合资、合作及外资企业的劳动管理,保障投资者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内容包括适用范围、实施机构、企业自主权、用工报备、招聘特殊工种、招聘在职职工、未成年人和学生招聘的限制、试用期或培训期、劳动合同等方面,并
确认免责条款效力需要遵循的几个重要原则。首先,要求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并协商一致。其次,必须符合社会公共利益要求,保障公民及亲友的生命健康、名誉等免受损害,并维护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此外,要求合理分配权益与风险,并在格式合同中明确说明免责条款内
购方与销方在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购方应审查销方的签约资格和履约能力,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对方的信用状况,并留意对方的相关证照和记录。销方则应采取书面形式签订合同,确保合同内容合法并充分保护自身权益,审核合同主要条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文章还涉及
格式条款的产生条件、签订合同的方式与格式条款的认定以及格式条款的特定情况处理。格式条款通常产生于合同当事人之间存在地位不平等、一方具有垄断地位时。若一方向对方呈现合同文本而不谈判,或提供的条款是为多数人准备的但不能协商修改,则认定为格式条款。政府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