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被害人可以在刑事诉讼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起诉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如果被害人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在审理犯罪
2024-10-2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第一审期间未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在第二审期间提起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依法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告知当事人可以在刑事判决、裁定生效后另行提起民事诉讼。当事人不服一审法院判决或裁定
2024-10-21
合同诈骗案件中,被害人可以提起民事赔偿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被害人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
2024-10-20
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案件的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如果上级人民法院已经受理的,一般是不能撤诉的,如果再审不符合规定的,法院是不受理的。经人民法院审查属实的,应当再审。因当事人申请裁定再审的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以上的人民法院审理,但当事人依照本法第一百九
2024-10-20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也解决因其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我国在刑事犯罪和受害人民事赔偿问题上采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模式,相关法律和司
2024-10-19
不服公安机关作出的决定,对刑事案件进行复核的,复核的时间依据不同的情形而定,如果是不予立案复核的,期限是收到申请后三十日以内。案情重大、复杂的,经刑事复议、复核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但是延长时限不得超过三十日,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2024-10-1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可以进行调解或者根据物质损失情况作出判决、裁定。物质损失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治疗和康复支
2024-10-18
关于二审期间,原审原告能否撤回起诉,实践中存在争议。需要看实际情况下法院是否允许撤回。(一)没有犯罪事实的;(二)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三)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五)犯罪嫌疑人死亡的;对于经过侦查,发现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但不
2024-10-18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一条、第二百零五条第三款,以及人民检察院实施刑事诉讼法规则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时,在法定时限内,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制作刑事抗诉书,是引起人民法院第二审或再审的
2024-10-18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告人是否有权提起反诉一直没有明确规定。本文通过探析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反诉的内涵和特征,认为反诉具有特定对象、独立请求、对抗目的和牵连性等特点。虽
2024-10-18
死刑,也称为极刑、处决,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罚之一,指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力,结束一个犯人的生命。尽管这“严重罪行”的定义时常有争议,但在现时保有死刑的国家中,一般来说,“蓄意杀人”必然是犯人被判死刑的其中一个重要理由。2011年5月24日,最高院发布2010
2024-10-17
第一条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质损失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对于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失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第三条人民法院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依法判决后,查明被告人确实没有财产可供
2024-10-16
提起申诉与减刑互不影响,在申诉期间,如果符合减刑条件,可以要求减刑。《刑法》第七十八条 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
2024-10-16
经依法审查(如果是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而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应当写明这一程序。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
2024-10-1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对于被判处涉嫌故意伤害罪的犯罪分子来说,如果他们无力赔偿受害人的经济损失,受害人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如果被害人
2024-10-14
死刑复核程序的特点和问题。该程序采用秘密审核方式,不开庭审理,导致复核过程以秘密阅卷为主,控辩双方无法充分参与。此外,死刑复核程序由人民法院单方控制,被告人无法与司法权展开理性对话。程序存在的问题包括司法主动性导致失去中立性,以及与二审程序合并导致的
死刑复核程序与第二审程序合并的问题,指出这种实践违反了法律程序,易导致错杀和地方保护主义。为解决这个问题,建议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所有死刑案件的核准权,并设立独立的死刑复核庭,由最高人民法院垂直领导。这样可以确保死刑在全国范围内正确适用,统一死刑适用标准
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关系,包括其定义、意义以及刑事二审程序的性质与任务。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关系是根据不同主体的地位、立场、任务等形成的程序意义上的法律关系。刑事二审程序是对一审未生效裁判的错误进行救济的程序,其诉讼关系在二审中会有所变化。为了构建新的刑事二
社区矫正的法律性质,作为刑罚执行活动的一部分,社区矫正具有惩罚功能。工作对象主要是特定罪犯,包括未成年犯、老弱病残犯等。工作定位是促使犯罪人顺利回归社会,核心在于矫正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社区矫正工作者提供特别帮助和服务,根据矫正对象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