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刑事诉讼法对强制医疗的执行主体存在的问题。强制医疗的执行主体尚未明确,引发了公安机关和其他机构是否应作为执行主体的争议。不明确执行主体可能导致职责不清,使得被强制医疗人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护。因此,需要迫切确定强制医疗的执行主体,以便有效执行强制医疗决
2025-04-30
刑事强制医疗的条件和流程。对于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如果存在继续危害社会的可能性,人民法院可以决定实施强制医疗。公安机关发现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精神病人,应移送给检察院,检察院再向人民法院提出强制医疗申请。同时,也讨论了正常人被误抓走强制医疗的救济方
2025-04-24
强制医疗程序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以及审理程序。强制医疗适用于公共卫生危机情况、对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等。适用对象是实施了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适用条件包括精神病人实施的暴力行为,符合医学上的精神病成立标准等。审理程序方面,
2025-04-23
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的解除权力相关法律规定。已不具有人身危险性的被强制医疗人员,可提出解除意见并报决定强制医疗的人民法院批准。被强制医疗的人及其近亲属有权申请解除强制医疗。精神病人犯罪需赔偿被害人损失,其赔偿方式主要由监护人承担,先从精神病人的财产中支付
2025-03-27
强制医疗的条件和程序。条件包括行为人实施暴力行为并危害公共安全或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经过法定程序鉴定属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并具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性。程序包括鉴定程序、告知权利以及重新鉴定或补充鉴定的申请。旨在保护公共安全和公民人身安全,同时
2025-02-26
xx省xx市人民检察院对精神病人严xx提出强制医疗申请一案。严xx在精神病发作期间,因妄想他人要加害其和家人,先后进入两位病友病房,用殴打和皮带勒手段导致他们死亡。因严xx系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且有继续危害社会的可能,故检察院提出强制医疗申请
2025-02-25
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一般刑事案件大致要经过3个阶段,即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人民法院自受理自诉案件之日起规定期限以内,应当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除涉及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人民检察院补充
2025-01-30
xx律师事务所接受厦门市思明区法律援助中心的指定,指派我们担任董某强制医疗一案的诉讼代理人。本案被申请人董某符合法定强制医疗的规定:。强制医疗程序旨在关怀精神病人,帮助其早日康复,又能防止社会悲剧的再次发生,维护社会的安定。
2025-01-28
法律暂无规定,但是规定了强制医疗的适用条件。刑事诉讼法第284条的规定,行为人如果同时满足一下三个条件,无论家属是否能够或同意履行监护职责,都应入院接受强制医疗。立法将强制医疗的适用对象局限于具有暴力倾向以及主动攻击意识的精神病人,这在客观上要求行为人
2025-01-22
公安机关发现精神病人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应当写出强制医疗意见书,移送人民检察院。对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在人民法院决定强制医疗前,公安机关可以采取临时的保护性约束措施。
2025-01-16
“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经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可以予以强制医疗。”刑法第18条规定,对于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应责令其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必要时,由政府强制医疗。对但该
2025-01-15
如果强制医疗执行时出现其他违法行为的话,可以申请法律援助。第三百零三条 根据本章规定对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的,由人民法院决定。对于公安机关移送的或者在审查起诉过程中发现的精神病人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强制医疗的申请。对实施暴力行
2025-01-13
被申请人李某甲,男,1976年3月6日出生,汉族,无业人员。泌阳县人民检察院以泌检刑医申2号强制医疗申请书于2016年7月8日提出对李某甲强制医疗申请,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法定代理人及指定代理人对指控的案件事实和强制医疗均无异议。申请机关对被
2025-01-05
按照我国刑法第18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作为一种《刑事诉
2024-12-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302、303条规定: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经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可以予以强制医疗。对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的,由人民法院决定。公安机关发现精神病人符合强制医疗
2024-12-25
刑事案件撤回起诉的法律依据及行使条件。法律依据包括相关法律规定,如情节轻微、已过追诉时效等可撤回起诉。行使条件则需满足不存在犯罪事实、犯罪事实并非被告所为等实质条件以及由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决定的形式要件。撤诉与其他诉讼程序有明显区别,一经准许,原诉讼
刑事诉讼中侦查羁押期限的规定。一般情况下,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两个月,复杂案件可延长一个月。对于特殊案件,如发生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以及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经过批准,可以延长
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处理办法。当事人、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有权提出回避要求,涉及检察官和法官应立即停止工作等待上级决策。回避要求的处理程序需提交给法院院长或相应机关决定。回避决定作出后,应换人参与侦查、起诉和审判。驳回决定的申请人有权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诉讼
是否应建立“无因回避”制度的问题。无因回避指申请回避时无需提出理由,如法国实行的无因回避制度。我国现行回避制度存在缺陷,如回避理由狭窄和举证责任分配不利于回避落实。无因回避能有效阻断熟人社会对司法的消极影响,弥补有因回避的不足,在我国引入该制度具有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