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订立 > 合同订立的程序 > 承揽主体没有订立合同资格怎么办

承揽主体没有订立合同资格怎么办

时间:2023-12-25 浏览:3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3823
依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承揽合同是合同的重要类型之一,承揽合同的适用是比较广的,例如进行产品的加工时,定作人选择好承揽人后,就可以签订承揽合同,那么承揽主体没有订立合同资格怎么办?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承揽主体没有订立合同资格如何处理

一、无合同资格主体的处理方式

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常见的合同欺诈行为是由无合同资格的主体订立合同,根本无法履行合同义务。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订立的合同中,表现形式包括:1、一方未提供法人资格证明,无法证明其合同资格;2、一方虽提供了副本或复印件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但实际上是伪造的证明;3、一方提供了正式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但实际注册资本虚报,没有真实的资金和履行能力;4、一方提供了正式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但因未参加工商局年检已被吊销营业执照。

二、防范承揽欺诈的方法

1、代理人超越权限签订承揽合同在承揽合同签订过程中,常有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签订合同的情况。根据被代理人的授权范围,代理人签订的合同权利和义务应由被代理人承担。然而,代理人超越权限或在授权期限结束后签订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确认,由行为人承担责任。根据《民法通则》相关规定,这可能给合同的另一方造成损失。2、定作方虚构或夸大加工任务及来源,使承揽人陷入合同陷阱在承揽合同欺诈中,定作方通常会虚构或夸大加工任务,使承揽人盲目相信该任务能够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从而放松警惕,不敢拒绝定作方的苛刻要求,在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为落入合同陷阱埋下伏笔。3、定作方提出的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或者实现成本明显高于承揽方的效益根据承揽合同的要求,承揽人必须按照定作方的要求进行加工,并以此为标准进行验收。在承揽合同欺诈中,定作方经常使用的借口是承揽人加工的产品不符合质量标准。然而,实际上,定作方所设定的标准是不可能实现的。定作方通常对定作物的质量标准制定得非常简单或模棱两可,使承揽人无法按标准完成任务。有时,定作物按标准完成的成本过高,迫使承揽人放弃履行合同。承揽人由于急于签订合同,未能认真审查合同,从而陷入对方的陷阱。4、设立“质保金”、“承诺金”进行承揽合同欺诈在承揽合同中,定作方通常要求承揽人预先支付与质量或完成时间相关的质保金或承诺金。然而,在合同中,定作方制定的质量标准是承揽人无法达到的。有些合同对质量约定不明确或难以把握,这样定作方可以以质量不符合标准为借口解除合同,达到欺诈目的。5、利用“押料款”进行承揽合同欺诈在承揽合同中,常常涉及来料加工的情况,定作方提供原材料,承揽方进行加工,承揽方必须事先支付原材料款作为抵押。欺诈行为人常常利用这一点进行欺诈。例如,利用承揽合同收取押料款后,以质量问题为借口解除合同,并拒绝退还押料款,从而达到变相销售积压货物的目的。6、利用“提供散件,组装回收”对承揽方进行欺诈一般情况下,定作方将产品的散装元器件交给承揽方进行加工组装,然后定作方回收成品,并向承揽方支付一定费用。欺诈行为人通常采用骗取承揽人交付散装元器件押金的方式进行欺诈,承揽人完成合同后,定作方以质量、时间等各种借口解除合同,并拒绝退还押金。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主体资格问题及履行能力

    合同主体资格及履行能力问题,强调在签订合同前对合同方的资质和履行能力的核查。文中讨论了无资质订立合同的风险,代理权限超越的问题和可能造成的损失,合同债务中的漏洞和恶意履行风险,以及虚开支票和货物套取的欺诈行为。提醒当事人在签订合同过程中要保持警惕,确

  • 劳动关系认定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关系认定的规定。劳动关系的建立需通过书面劳动合同,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在用工一个月内订立。同时,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即使没有书面合同,满足一定条件如主体资格、劳动规章制度适用等,劳动关系仍然成立。

  • 外贸合同生效的条件

    外贸合同生效的条件,包括合同主体资格、真实的意思表示以及合法性和社会公共利益。合同主体需具备相应的订立合同能力,能独立承担义务;真实的意思表示需考虑行为人的外部和内心真实意思;合同必须符合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

  • 一、丢失入职合同后的处理方式

    入职合同丢失后的处理方式以及确定事实劳动关系的方法。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必须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如果未签订书面合同导致劳动关系无法证明,会影响劳动者的工龄和利益。确定事实劳动关系可以通过符合法律规定的主体资格、依法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提供有报酬的劳动

  • 没有书面形式合同成立吗
  • 哪些情形属于事实劳动关系
  • 购销合同有什么法律风险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