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承诺的法律概念
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承诺应当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
二、承诺期限
承诺应当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要约没有确定承诺期限的,承诺应当依照下列规定到达:
1、要约以对话方式作出的,应当即时作出承诺,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2、要约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承诺应当在合理期限内到达。所谓合理期限,是指依通常情形可期待承诺到达的期间,一般包括要约到达受要约人的期间、受要约人作出承诺的期间、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的期间。
要约以信件或者电报作出的,承诺期限自信件载明的日期或者电报交发之日开始计算。信件未载明日期的。自投寄该信件的邮戳日期开始计算。要约以电话、传真等快速通讯方式作出的,承诺期限自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开始计算。
三、承诺的生效时间
承诺自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承诺不需要通知的,自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时生效。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的时间,视为承诺到达时间;未指定特定系统的,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视为承诺到达时间。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
四、承诺的撤回
承诺人发出承诺后反悔的,可以撤回承诺,其条件是撤回承诺的通知应当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或者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即在承诺生效前到达要约人。
五、承诺的迟延与迟到
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的,为迟延承诺,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以外,迟延的承诺应视为新要约(快车整理)。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按照通常情形能够及时到达要约人。但因其他原因使承诺到达要约人时超过承诺期限的,为迟到承诺,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因承诺超过期限不接受该承诺的以外,迟到的承诺为有效承诺。
六、承诺的内容
承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一致。这在学理上称为镜像规则。但严格执行镜像规则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在实践中,受要约人可能对要约的文字乃至内容作出某些修改,此时承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需根据具体情况予以确认。《合同法》规定,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的,为新要约。
有关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方法等内容的变更,是对要约内容的实质性变更。承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非实质性变更的,除要约人及时表示反对或者要约表明承诺不得对要约的内容作出任何变更的以外,该承诺有效,合同的内容以承诺的内容为准。
出口合同签字时的注意事项。首先,合同条款需体现我国对外政策,包括贯彻对外政策、注意装运口岸的写法、明确投保规定等。其次,合同条款内容需一致,包括成交条件与保险条款、交货港口等的一致性。此外,条款内容要明确,如明确交货目的港、合同交货期、包装条件等。同
中标通知书发出后合同的成立问题。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中标通知书发出后,由于双方未签合同或盖章,合同未成立。中标通知书具有法律效力,一旦发出,双方需在三十日内订立书面合同。合同订立包括要约和承诺两个程序。
合同订立的法律意义和基本内容。合同订立是当事人通过协商达成一致,建立合同关系的行为,包括动态行为和静态协议的统一。合同订立的基本内容包括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现行合同法详细规定了合同订立的程序,界定了合同订立中的一些基本界限,并明确了先合同义务和责任。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其次,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要约以电话、传真等快速通讯方式作出的,承诺期限自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开始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