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自治原则有什么适用范围
时间:2023-09-21 浏览:4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意-思自治原则大家应该都不是太熟悉。意-思自治原则是合同中的一项权利。同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原则,不受他人的控制。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有关意-思自治原则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范围
第一,合同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法律的时间
根据意-思自治原则,合同当事人有权在何时选择适用的法律。这涉及到一个时间问题。一般来说,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合同订立时选择,也可以在合同订立后选择。目前,大多数国家允许合同当事人在合同订立后重新选择法律以改变原有选择。合同当事人在合同订立后选择法律的时间包括合同订立后但争议发生前,以及合同争议发生后。只要合同当事人自愿协议选择的法律不违反法律规定,都是允许的。
第二,合同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法律的方式
合同当事人选择法律的方式有两种:明示选择和默示选择。明示选择是指当事人通过语言文字明确表达出选择法律的意图;默示选择是指通过合同的具体情况表明当事人选择法律的意图。大多数国家承认明示选择,但对于默示选择,由于其不易确定,各国态度不一。一些国家(如中国)不承认默示选择,而多数国家的法律以及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法律适用公约》承认默示选择。因此,除了不承认默示选择的国家外,合同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法律的方式。
第三,合同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法律的范围
任何国家的法律体系都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根据目前多数国家的立法和相关国际条约规定,合同当事人选择的法律应当是一国的实体法,而不包括该国的冲突规范。实体法是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由哪个地方的法律进行调整是当事人的自由选择。而冲突规范则是指在调整涉外民事法律关系时确定适用何国法律的规范,它本身并不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只起到援引某一国家法律的作用,因此不能由当事人任意选择。因此,合同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法律,但只能在实体法的范围内进行任意选择。
第四,合同当事人可以协议分割选择法律
关于合同准据法是否可以分割选择的问题,存在两种不同观点:单一论和分割论。单一论认为,合同的准据法应适用于合同的所有领域,即合同的所有事项都必须受到统一的法律制度的约束,合同准据法不能分割。而分割论认为,对合同的不同方面可以分别适用各自的准据法,合同准据法是可以分割的。目前,大多数国家的国内立法采用后一种观点,一些国际条约也接受分割论。因此,合同当事人可以协议分割选择法律。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婚前协议的法律效力及其可撤销性
婚前协议的法律效力及其可撤销性。新《民法典》使婚前协议具备法律效力,其签订源于年轻人对婚姻目的不明确和婚姻基础薄弱等问题。法律上,婚前协议中的“过错方净身出户”条款有效,并遵循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关于婚前协议的撤销性,协议离婚并办理手续后不可反悔,但
-
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后签订的保证合同的效力问题
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后签订的保证合同的效力问题。基于法律原则和司法解释,阐述了在这种情况下签订的保证合同仍然是有效的,并且详细讨论了其性质和履行方式。在保证合同的效力方面,尊重了当事人的契约自由和意思自治原则,同时考虑了担保法的目的和精神。在履行方式上,
-
海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的区别
海事诉讼的特点和法律关系要素,以及涉外海商合同纠纷案件的法律适用原则。海事诉讼是一种海事法院主导的社会关系,与刑事诉讼不同,具有分立和统一相结合的法律关系特点。涉外海商合同纠纷的法律适用原则包括当事人意思自治和最密切联系原则,同时考虑了国际公约和国际
-
当事人约定十年保证期有没有效力
关于当事人约定的十年保证期是否有效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相关规定,当事人可以根据意思自治原则约定保证期间,但应遵守诚实信用和公序良俗原则。同一债务有多个保证人的,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保证期间是指保证合同当事人的约定或依法律推定,在主债务
-
契约关系的法律属性
-
没有书面形式合同成立吗
-
保险人合同解除权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