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成合同一般有哪些?
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这是从合同成立条件的角度对其所作的分类。
在这种合同中仅有当事人的合意,合同尚不能成立,还必须有一方实际交付标的物的行为或其他给付,才能成立合同关系。实践中,大多数合同均为诺-成合同,实践合同仅限于法律规定的少数合同,如保管合同、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
常见的诺-成合同:租赁合同、承揽合同、运输合同、技术开发合同、仓储合同、委托合同、行纪合同、居间合同。
常见的实践合同:仓储合同、保管、质权的设立、民间借贷等
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的主要区别
1、二者成立的要件不同
诺-成合同以合意为成立要件,实践合同以合意和交付标的物或完成其他给付义务为成立要件。
诺-成合同自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时即告成立,而实践合同则除当事人达成合意之外,尚需交付标的物或完成其他给付才能成立和生效。因此,在诺-成合同中,交付标的物或完成其他给付是当事人的合同义务,违反该义务便产生违约责任;而在实践合同中,交付标的物或完成其他给付只是先合同义务,违反该义务不产生违约责任,可构成缔约过失责任。
2、两者成立与生效的时间是不同的
诺-成合同自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达成合意)时起合同即告成立;而实践合同则在当事人达成合意之后,还必须在当事人交付标的物以后,合同才能成立。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的确定,通常应根据法律的规定及交易而定。例如,根据传统民法,买卖租赁、雇佣承揽、委托等属于诺-成合同。而使用借赁、保管、运送等属于实践合同,质权设定合同及其定金合同也属于实践合同。然而此种分类并非绝对不变。例如,运输合同并非都是实践合同,也有一些为诺-成合同。
3、责任不同
在诺-成合同中,交付标的物或完成其他给付,系当事人的给付义务,违反该义务便产生违约责任。在实践合同中,交付标的物或完成其他给付,不是当事人的给付义务,只是先合同义务,违反它不产生违约责任,可构成缔约过失责任。
诺-成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一旦经对方同意即能产生法律效果的合同,即“一诺即成”的合同。特点在于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合同即告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实践合同,是指除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以外尚须交付标的物才能成立的合同。在这种合同中,除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之外,还必须有一方实际交付标的物的行为,才能产生法律效果。实践合同则必须有法律特别规定,比如定金合同,保管合同等。
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的区别并不在于一方是否应交付标的物,而在于二者成立的时间不同。诺-成合同自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达成合意时起合同成立;实践合同则在当事人达成合意之后,还必须由当事人交付标的物以后,才能成立。
《合同法》186条中规定了赠与人的任意撤消权:赠与人在赠与财产转移前可以撤消赠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赠与合同是实践合同。因为需要注意的是:赠与合同的成立、生效是不同的。只要当事人双方有赠与财产和接受赠与财产的合意。那么赠与合同就宣告成立,转移财产只是该合同的生效要件。
《合同法》又列出了两种特殊的赠与合同,即具有救灾,扶贫和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的当事人只要有承诺,就不得反悔。
工期延误的法律争议及防范对策。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的规定,工期延误可能因发包人未按时支付工程款而导致。实践中,这种情况常引发争议。承包人需承担举证责任,证明发包人违约导致工期延误。为防范争议,承包人可采取拍摄施工进度的方式固定证据。这样做
契约性原则在建设工程造价鉴定中的应用,强调应当以当事人约定的合同价格条件作为依据。法官需全面审查合同和证据以确定工程造价争议,鉴定机构仅对技术性问题进行鉴别。实践中,鉴定机构代替法官决定证据适用、中介机构的“鉴定结论”不被接受等问题影响了契约性原则的
合同制度从民商法范畴扩展到法律各个部门和法学的各个领域的过程。合同形式化成为趋势,内涵减少而外延扩大。契约自由原则在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受到限制,其他法律部门借鉴合同形式形成了行政合同、经济合同等。环境法可利用合同形式建立环境合同制度,促进环境法实践发
立约定金的适用问题。在商品房购买过程中,赵某与房地产公司签订确认书并交付定金,因赵某未按时补交定金和签订购房合同,引发争议。文章介绍了立约定金的定义、法律效力和实践应用,分析了两种处理意见,最终支持第二种意见,认为开发公司有权拒绝返还定金,因为赵某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