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合同法第97条的规定,一旦合同解除,尚未履行的部分将终止履行,而已经履行的部分,则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有权请求恢复原状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要求赔偿损失。该条款确立了合同解除的两个方面效力:一是产生将来效力,即终止履行;二是合同解除可以溯及力(即引起恢复原状的法律后果)。学界普遍认为,非继续性合同的解除原则上具有溯及力,而继续性合同的解除原则上则无溯及力。
根据民法通则第115条和合同法第97条的规定,合同解除和损害赔偿可以同时存在。然而,在确定损害赔偿范围时,不同的观点存在。一种观点认为,无过错一方遭受的所有损害都可以请求赔偿,包括债务不履行造成的损害赔偿以及恢复原状所产生的损害赔偿。另一种观点认为,确定损害赔偿范围应该具体分析,在许多情况下,损害赔偿和合同解除是相互排斥的,选择其中一种方式就足以保护当事人的利益,没有必要同时采取两种方式,例如通过协议解除或因不可抗力而解除合同。
合同解除后的法律效力,包括合同失效、争议处理和赔偿权利等。同时,解除合同的注意事项也进行了介绍,如单方违约和双方违约的处理、正当目的和自我保护、交易成本和市场秩序等。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合同的主要义务和附随义务以及不适当履行的情况。
我国合同法中关于约定合同解除的规定。当事人可协商解除合同并约定解除条件。解除权的消灭有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期限限制。合同终止后,结算清理条款仍有效,包括银行汇票结算、商业汇票结算、银行本票结算、支票结算、汇兑和委托收款等方式。清理应按合同约定进行。
合同法中的定金规定,包括其定义、法律效力以及类型和适用范围。定金作为债权担保,旨在促使债务人履行债务并保障债权人权益。合同当事人需以书面形式约定定金数额和交付期限。订约定金担保主合同签订,成约定金影响合同成立或生效,解约定金作为合同解除的代价,违约定
我国《合同法》中解除合同与终止合同的区别。合同终止是指按约定履行完毕后结束,而解除合同是在期满前结束。合同终止有多种情形,终止后当事人需履行通知等义务。合同解除可由当事人协商或法定情形导致,解除后未履行部分终止,已履行部分可要求恢复或赔偿。合同解除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