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第一千零八十九条 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2022-01-28
、借款同合同利息按当事人约定确定,但约定利息超过银行同期利息4倍的,超出部分不受法律保护;商业贷款的借款人,也就是去你去借钱的银行,就可以按合同约定的贷款期间内的利率要求你支付逾期利息,当然也可以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要求你支付逾期利息,其选择权在于银行那
2022-01-27
纠纷当事人根据纠纷前或者后达成的仲裁协议或合同中仲裁条款向仲裁机构提出申请,由仲裁机构依法审理,作出裁决,并通过当事人对裁决的自觉履行或由一方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而使纠纷得以解决。、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符合申请条件的,法院可以向拖欠工程款的一方发
2022-01-27
在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要先和用人单位协商,如果协商无法解决,则可以通过以下法律途径来解决:
2022-01-27
如果是夫妻共同债务的,由夫妻共同财产偿还,可以执行夫妻共同财产;暂时无力偿还的,经债权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决,可以由债务人分期偿还。有能力偿还拒不偿还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强制偿还。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
2022-01-26
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2022-01-26
在民间借贷中,一般案件的一审民事案件都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重大涉外的、在市一级辖区内有重大影响的、最高院确定由中院管辖的,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一审;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最高院认为应当由其审理的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
2022-01-26
支付违约金,是当事人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或者借款合同约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借款合同规定的义务时,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量的货币。所谓法定违约金,是指违约金的数额、幅度、范围和支付方式等由法律法规加以规定。
2022-01-25
借款人与被借款人之间最好就借贷的金额、利息、期限、责任等内容签订一份书面协议,以免口说无凭。有条件的,还可办理借贷公证。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
2022-01-25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第一百二十八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起诉前要确定法院管辖权,然后提交准
2022-01-25
继承人以所得遗产实际价值为限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
2022-01-24
1、民间借贷的利息一般是按月进行计算的,一分利转换成年利率的就是12%,未超出法律的规定,不构成高利贷,所以一分利是合法的。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2022-01-24
要有借贷当事人签订的民间借贷合同文本。要求签订该合同的当事人必须具备签约能力,同时要求该合同的签约意思表示真实,合同内容真实合法,合同签订过程合法,合同签章真实; 要有贷款人、抵押人夫妻双方及借款人的法定身份证明,例如身份证等证件原件; 要提
2022-01-24
如果借款合同有约定的,按合同约定期限还款;借款合同没有约定的,由双方补充约定,或者按交易习惯等方式确定,仍然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也就是说,借款人明确表示不还款,或其行为表明不会还款的,是可以在借款合同未
2022-01-21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
2022-01-21
欠债不还的法院执行程序。当债务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时,法院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要求申报财产、查询财产情况并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对于失踪的债务人,债权人需通过法院起诉程序,经过公告传唤和缺席判决后,可采取拍卖债务人财产的方式来
高利贷的风险和法律问题。高利贷具有剥削和非生产性质,借款人主要将借款用于非生产支出。在民间借贷中,应注意订立借款合同、收条出具、借款利息、借款用途和担保等法律问题。借款合同应保存借款人身份证明文件,收条应明确记录收款形式;借款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
代为清偿是否构成不当得利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并造成他人损失。而代为清偿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如合同性质、债务性质、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约定等。最新资讯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不当得利有
多年前的欠款能否追回的问题。需要采取法律行动解决,并注意诉讼时效的规定,根据法律规定诉讼时效期间通常为二年,但也存在特殊情况。超过诉讼时效的当事人若自愿履行则不受时效限制。在特定情况下,诉讼时效可以中止或中断并重新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