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合同法第97条的规定,当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部分将终止履行,而已经履行的部分则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该条规定确立了合同解除的两方面效力:一是向将来发生效力,即终止履行;二是合同解除可以产生溯及力,即引起恢复原状的法律后果。学者普遍认为,非继续性合同的解除原则上具有溯及力,而继续性合同的解除原则上则无溯及力。
民法通则第115条和合同法第97条都规定了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可以并存。然而,对于损害赔偿的范围,学者们存在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无过错一方所遭受的一切损害都可以请求赔偿,既包括债务不履行所导致的损害赔偿,也包括因恢复原状而发生的损害赔偿。另一种观点认为,在确定损害赔偿范围时应具体分析,因为在许多情况下,损害赔偿与合同解除是相互排斥的。当事人选择其中一种方式已足以保护其利益,没有必要同时采取两种方式,例如在协议解除或因不可抗力而解除的情况下。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可以在哪些情况下终止,并阐述了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与解聘通知书的区别。合同终止仅使合同关系在将来消失,不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而合同解除则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此外,还介绍了合同终止和解除在适用情形、法律效力及发生条件上的
合同解除后的法律效力,包括合同失效、争议处理和赔偿权利等。同时,解除合同的注意事项也进行了介绍,如单方违约和双方违约的处理、正当目的和自我保护、交易成本和市场秩序等。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合同的主要义务和附随义务以及不适当履行的情况。
反担保的相关内容,包括其定义、方式及限制。同时,文章还分析了保证合同变更对反担保效力的影响,涉及担保合同无效和主合同解除后的担保合同效力情况。此外,文章还介绍了保证合同的必要内容,包括被保证的主债权种类和数额、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保证的方式和保证担
合同法中的法定解除权的效力。文章详细阐述了不可抗力、预期违约、迟延履行等违约情况下非违约方行使解除权的条件和情形。此外,还提到了不安抗辩权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形下,当事人享有的解除合同的权利。文章旨在明确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为当事人提供明确的法律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