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不侵害单位的专利权,不得成为专利权利人。职务发明的认定标准应该是职工为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创造的发明物,在发明创造的过程当中,所必须的资金、设备等这些都来源于用人单位的支持,所以职务发明的专利权归用人单位所有,职工自己享有署名权。
2022-11-02
但要是单位与发明人之间对职务发明创的权属有作出约定的话,那么也是可以按照约定确定职务发明的权利人。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单位应当对发明人或设计人给予奖励。
2022-11-01
当行为人要想申请专利时,应以书面的形式办理,并由申请人签字或盖章,申请文件必须参照专利局规定的统一格式的表格填写,在填写好表格之后,就可以递交给专利局,由专利局审查。
2022-10-31
职务发明期限的规定是发明创造期限是20年。在当代社会涉及到发明创造方面的权属问题的话,是需要严格的按照我们国家《专利法》当中的规定来进行确定的,比如说如果是属于职务发明创造的话,专利权基本上都是归属于单位所拥有的,主要就是因为这是利用本单位的一些便利的
2022-10-28
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我国《专利法》第六条规定:“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发
2022-10-27
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退职、退休或者调动工作后1年内做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此种情形下,职员虽然是该发明
2022-10-26
实用新型专利需提交请求书、权利要求书、说明书、说明书附图、说明书摘要及摘要附图。
2022-09-17
第二十七条,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的,应当提交请求书以及该外观设计的图片或者照片等文件,并且应当写明使用该外观设计的产品及其所属的类别。
2022-09-16
第四十五条,自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公告授予专利权之日起,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认为该专利权的授予不符合本法有关规定的,可以请求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宣告该专利权无效。
2022-09-15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费用减缓办法》: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为一个个人或一个单位可减缴85%,为其他情况可减缴70%。申请人自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十二个月内,又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的,可以享有优先权。
2022-09-14
申请人或者专利权人为单位的,可以请求减缓缴纳70%的申请费、发明专利申请审查费和年费,以及60%的复审费。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自行对发明专利申请进行实质审查。
2022-09-13
发明专利的申请流程如下:递交申请,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具受理通知书,再经过初审、公布、实质审查并授权申请发明专利需要提交的文件包括:请求书:包括发明专利的名称、发明人名称、申请人的姓名和名称、地址等。
2022-09-09
即申请人身份证明、请求书等;即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需要提交的说明书及其摘要和权利要求书,外观设计专利需要提交的外观设计的图片或者照片以及对该外观设计的简要说明等材料;
2022-09-08
若申请外观设计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的,一般需要十八个月,因为仅需进行十八个月的初步审查。第二十六条,申请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应当提交请求书、说明书及其摘要和权利要求书等文件。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早日公布其申请。
2022-09-07
针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技术方案,可以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新颖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
2022-09-01
专利权的强制许可情形。包括专利权人在合理时间内未许可他人实施专利、国家紧急状态或公共利益非商业性使用、后一专利的实施依赖前一专利的实施等情形。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中关于专利的部分,包括允许的权利限制范围、不允许的权利限制范围
专利权的撤回与恢复程序。在专利审查过程中,如果申请人未按时办理审批手续且没有正当理由,其专利权会被视为撤回。但如果申请人有正当理由,可在收到视为撤回通知书之日起两个月内向专利局提交恢复专利权的申请,包括详细说明耽误期限的理由,补办未完成的手续并缴纳相
外国专利与自主研发技术的侵权问题,涉及专利保护的地域性、专利申请的要求以及在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方式。对于外国专利未在中国申请的情况,申请人可提出专利申请但需证明技术创新;若外国人已在中国申请专利,则国内生产相同产品可能侵权。申请专利的技术需具备新颖性、
专利权转让过程中的法律要求和注意事项。在转让专利权时,需确认专利权的类型和法律状态,了解专利权的稳定性和潜在风险。受让人还需检索专利的法律状况,并核实转让人的身份及专利权的合法性。签订正式书面转让合同并明确专利无效后的处理方式也十分重要。涉及国家利益